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支撑。

“千里一曲,曲当其阳”。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紧邻太原市区,占到太原市总面积的1/3。阳曲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需,兴产业、强支撑,抓基础、蓄后劲,解难题、办实事,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整宽阔的道路,16栋住宅楼整齐划一。走进位于阳曲县城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新星苑小区,记者不禁眼前一亮。在小区居民高堂家,女主人说起如今的日子乐得合不拢嘴:“厨房里的抽油机、煤气灶,卫生间里的马桶、洗脸池,搬进来的时候就都安好了,生活可方便了。我们俩在小区一个打扫卫生,一个当保安,生活比以前在村里种地宽裕多了。”

高堂一家原先住在后斧柯村,家里的3间石窑洞自打他记事起就没更换和修缮过,几坍塌。烧火用的是柴火,吃水要到四五里地外挑,往返一趟要一个多钟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里条件是真差。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能搬到县城,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高堂不住地感慨。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乐。“十三五”期间,阳曲县着力打造易地搬迁新局面,建成了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1152户3134人搬出贫困大山。从窑洞到楼房、从务农到务工,越来越多土里刨食的“老庄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光景,变成了县城的新居民。“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易地搬迁工作的目标和归宿。”阳曲县乡村振兴局易地搬迁科科长张智鹏说。

“小区周围还有学校、医院、市场,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锦绣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陈旭英告诉记者,安置点设了一个服装加工帮扶车间,满足搬迁群众就业易、就业的务工需求。

小区居民李献花一家是静乐县人,来到阳曲后在村里租了间15方米的房子。因为丈夫常年卧病在床,李献花只能打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在扶贫车间工作还有了稳定的收入,她觉得很满足:“车间离家走路就5分钟,照顾家人也方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转移到城镇后,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必将促使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并给城镇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年来,农民工回流趋势加快,农民到县城就医、农民子女到县城就学的趋势也愈加明显。通过积极推进县城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正在持续缩小。”阳曲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贵龙说。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炎炎夏日,泥屯镇松树村旁,一排排大棚排列整齐,西红柿、黄瓜、甜瓜等多种果蔬色彩缤纷、长势喜人;500余亩的西沟果岭,苹果、梨、桃、杏等1万余株果树漫山遍野、生机盎然。日前,泥屯镇在省城启动特优农产品推介活动,利用泥屯优质果蔬基地的良好形象,计划在太原市80%的社区开展农产品推介,着力壮大集体经济。

位于阳曲县东部的凌井店乡西郭湫村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纯农业村,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安保生多次到省农科院学,结合村里的气候及土质特点,大力推进旱菜种植。几年下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粮菜艺机一体化等新技术在村里实践应用,一批以有机蔬菜、甜玉米、牛羊为主的种植养殖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亮点。现在村集体有11个春秋大棚、5个温室大棚和一个60kW光伏发电项目,产业得到不断壮大。

产业兴,则县域兴。作为农业大县,阳曲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竞争力,为县域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走进太原市(阳曲)转型发展产业园,阳曲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农产品直播间里,摆放着各种包装的阳曲小米。“我们仅龙头企业太原农合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年就能销售阳曲小米五六百万斤。阳曲小米以前每斤只有3元,如今普通的一斤6元左右,精装的每斤达到9元多。”该中心项目总监冯金栋介绍。

阳曲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有“谷乡”之称。年来阳曲县发挥盆地、丘陵地貌的小气候优势,加快太原北部有机旱作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2021年,全县优质谷子种植规模达8.5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年产值12750万元。目前,已建成泥屯、东黄水2个有机旱作谷子主产区,2个现代化小米杂粮加工区,1个阳曲小米物流配送区,8个优质谷子核心示范区和100个农村益农信息社。阳曲小米产业带动了全县3.2万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金谷子”成就了乡村大产业。

乡村产业兴旺是打造“实力阳曲”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阳曲县建设了光伏扶贫、统规统建大棚等110多个项目。截至目前,全县116个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民生工程打造宜居地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怎样才能让县域成为居民们住得舒服的地方?

傍晚的朝阳新村小区逐渐热闹起来。改造一新的小广场上,有的居民在新建的长廊内纳凉聊天,有的在跳广场舞,孩童们骑着单车在小区里嬉戏。说起改造后的变化,居民刘翠萍打开了话匣子:“原先小区的路面坑坑洼洼的,如今硬化后整整;原先空中到处是‘蜘蛛网’,现在全部入了地;原先楼外面墙皮掉得厉害,现在都贴上了瓷砖……”没等她说完,居民们就纷纷接过了话:“楼道里也粉刷了”“单元楼门也换新的了”“小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随着阳曲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日趋加快,人口数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常住人口达7万余人,基本分布在133个住宅小区内。“2020年和2021年,我们累计对48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了修缮整治,基本实现了管线入地、路面整、立面整洁、雨污分离、绿化美观。今年,我们计划再改造老旧小区23个。”阳曲县房地产服务中心主任岳进炯介绍道。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不仅关系到县城居民的生活,还关系到对农村人口进城的吸引力。

“十三五”期间,阳曲县“四好农村路”完成1030.42公里,“五纵三横”的农村路网初步形成;建成区绿化率达41.75%;累计投入1.97亿元对校舍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首个县级120急救站在全市率先建成。去年,阳曲县安镇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园区路大修项目顺利完工;首邑路、朝阳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和部分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顺利实施,省文明办举行的群众调查满意度达90%以上。

今年,阳曲县将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县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及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农业大县,我们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同时还要不断补齐和完善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通过城镇化建设使县城更加宜居宜业。”县委书记李京京充满信心地说。(本报记者丁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