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就势造风景添绿建园增特色
(资料图片)
我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绘就“绿色生态”城市底色
郁郁葱葱的小游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三抓三促”行动部署要求,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扛起“强省会必先强生态”政治责任,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打造“精致兰州”,努力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绿色生态福祉。
4月13日,市两山绿化指挥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2000余人,在九州台彩陶博览园及周边林区、城区面山、“省门第一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人们挥锹铲土、挖坑、放苗……当天共栽植种植山杏、侧柏、云杉等各类苗木5500余株。
“通过兰州地区省市党政军领导机关义务植树,以及各级机关单位、科研院校、工厂企业等义务植树的方式,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年内,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30万株。”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伴随义务植树的启动,今年,我市还将实施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项目(简称“双重”项目),稳步推进北龙口片区造林项目,做好“省门第一道”绿化美化……年内完成25万亩营造林和2.2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同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以此为引擎,快速推进全市造林绿化工作。
为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我市集中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集中提升行动,2021年、2022年共完成天水中路、酒泉路、静宁中路、彭家坪169#路和公园东路(兰馨花园段)等25条主干道的精品园林街区打造工作。如今,春暖花开,繁华正盛,这些精品园林街区的成效已然显现。
根据年初计划,2023年,我市将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打造民主西路、雪花路、G109#道路、临洮街等10条精品园林街区。
家门口新建的小游园,使人们的幸福指数倍增。
为持续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我市通过见缝插绿、拆迁建绿、改造播绿、拆墙透绿,市区两级同向发力,精心打造了一批城市小游园,不仅美化提升了城市环境,也成为广大市民赏绿、休闲的好去处。
据悉2022年,新建改建特色小游园20个,新增、改造绿地83.58公顷,完成年初80公顷任务的104.5%。实施精品园林街区打造和背街小巷绿地扫盲工程,打造精品园林街区13条,完成背街小巷绿地“扫盲”40处。今年,我市还将新建改建、新增改造城市绿地80公顷。积极推进星级公园创建,新增星级公园5座。重点做好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档次改造提升,完成绿地补植、行道树补栽,接续打造精品园林街区10条,实施背街小巷“绿地扫盲”40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市两山绿化指挥部持续在两岸植绿添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力,重点在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上做文章、求突破,依山就势造风景,添绿建景增特色,加快两山生态提档升级,积极打造城市生态安全屏障和景观长廊。先后建成九州台、大兰山、金城公园、大青山、仁寿山等大景区,健全完善了亭阁、观景台、廊道及相关基础服务设施,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城区核心区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游憩价值显著凸显,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健身的重要场所。
如今的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人工森林生态体系,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植物种类达424种,常见的脊椎动物达76种。南北两山犹如两片“肺叶”,为兰州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
根据“十四五”林业草原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草原、绿地、湿地等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重点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在融合国土三调数据的基础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0.62%,森林蓄积量增加15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2%;湿地保护率超过44.16%;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1%,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胜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