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在城市的“寸土寸金”里,公共体育设施如何补齐,人们“健身去哪儿”?

7月,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并提出,通过三年行动,在新增体育场地面积中安排16%以上用于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主要配套“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门球。也就是说,通过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盘活的城市“金角银边”,未来,可以成为家门口的“10分钟健身圈”。

这个“圈”怎么画?还需因地制宜。正在高水建设“数智临品质城区”的临区,在杭州市级的建设标准下,制定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星级”建设计划,明确星级评定标准,合理布局,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要。

“星级”标准

建设品质“健身圈”

作为杭州融沪桥头堡,临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品质——望梅高架路、东湖高架路串联临南北区域,直通杭州主城区;杭州地铁9号线让市民出行1小时直达钱江新城;临大剧院内精彩演出轮番上演;临体育中心作为亚运场馆,在改造提升后全新亮相……

在完善大配套的同时,临也在城市“金角银边”中做文章——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建设,关乎每一位群众,是提高群众健康娱乐生活的‘前哨’,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切实举措。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临区发改局主要负责人说。

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如何确保高质量?临出台“星级”建设计划。

所谓“星级”,被分成了三档,“一星”“二星”和“三星”。划分三档的初级标准,是以可利用空间的大小为依据。如“一星”场地,主要是受空间限制,只能建设非标准场地的区块,包括笼式足球场、足球墙、网球墙等;“二星”场地,主要建设球类活动场所,且是有两个项目以上的多功能运动场;“三星”场地,需按照标准场地要求建设,且有3个项目或片数以上场地。

根据场地空间大小划分的三档体育场地,明确3条赛道。要想在赛道中争先进优,获评为真正的星级场地,还需考量建设情况、相应配套。“比如说要评选‘三星’场地,首先需要满足多项目的硬杠杠,还需要考虑现场灯光、围网等硬件设施是否配备齐全,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是否贴心配备。”该负责人说,换言之,以“星级”标准,引导各类型的嵌入式体育场地高质量建设。

目前,临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版)已然出台。今年建设的33处嵌入式体育场地均将以此为标准开展建设。“到今年下半年,我们也计划评选出首批‘星级’嵌入式体育场地,打造标杆。”该负责人说。

民意为先

提升群众满意度

嵌入式体育场地,是民生工程,要高标准建设,更要以人为本。

为此,临在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的过程中,广开言路。“请广大市民一起寻找家门口适合建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公园绿地、沿河绿地、桥下空间、废弃厂房等。”“想建什么样的体育场?”“体育场里想配什么运动器材?”“体育场内还希望提升什么设施?”……任何涉及体育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临都在公开台上、设施周边社区评审会中充分收集群众意见。

“嵌入式体育场地不单单只是一个配套,更象征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品质,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设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的体育场所。”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夏日的傍晚时分,望梅桥下嵌入式体育场地内已座无虚席。有90后年轻小伙,相约篮球场地,打一场友谊赛;有正在放暑假的青少年们,跟家长学打羽毛球或乒乓球;一旁的中年阿姨们也已跃跃欲试,准备在闲余空间上跳一场广场舞……

1993年生的安小龙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外地人,在临上班。下班以后就算一个人,也会来这里打会儿球。打得久了也就有了新朋友,还挺开心的。”但对于现在的体育场地,小龙还是觉得稍有不足,“夏天打球真是挺热的,但附没有买水的地方,也没有公共厕所能洗把脸,还是有点不方便。”

事实上,小龙提出的意见,已经纳入进该体育场地的二期项目中。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二期项目不仅会增加门球、网球、儿童篮球、乒乓球和健身广场等项目,满足一老一小的健身需求,还将周边社区居民反映的公共厕所、营业用房、公共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其中。

听闻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都有了回声,良熟新苑居民石大姐高兴极了:“我是安徽人,搬到临来住也已经3年多了,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融入临,很幸福。”

数字赋能

精准化便民服务

截至目前,临已通过各类途径,收集了200余条关于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的群众意见。其中一点,被多人反映:现在关门的时间太早了。时七八点下班后,还没运动一会儿,九点多就要关门了。

“群众的需求,我们早有耳闻。所以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在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建设中,加入数字化设施,以智能管理代替传统意义的人为管理。”临区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以数字赋能,实现精准化服务,临已经有所探索。据悉,临已搭建起智能管理台,并在其中建起临体育场地数字管理子台,集纳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数据。这些数据又与临区文旅大数据相打通。接下来,临会系统建设驾驶舱、管理台、客户服务台“一舱两台”,方便市民随时查询全区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并进行咨询、预约等操作,进一步提升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知晓度、使用率。”

“这样一来,老百姓既可以提前预约场地,也可以让场地的使用追溯到人,引导群众爱护场地,不人为损坏场地,从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体育场地,包括服务和管理也都是24小时。”临区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数字化设施,在临区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内,已不难发现。走在水美公园内,智能储物箱配套在公共淋浴室旁,方便群众运动前后存放物品;在临山西嵌入式体育场地,量子方足球场已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提前预约场地……

除了以数字化手段精准服务外,临还在探索“场馆+运动+商业”的长效管理模式。据悉,临正联合各类体育协会、社会组织、社区和企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沪杭铁路沿线的杭州跑步中心,正以该模式运营。目前,该农文旅体融合为一体的嵌入式体育场地,日均接待群众2000人次,节假日高峰期有万人,成为了周边群众健身的首选打卡地。

依托一系列创新举措,临力争到2024年,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0万方米以上,新建改扩建“星级”嵌入式体育场地200个,实现临全区社区(村)全覆盖。(应 陶 王艳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