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


(资料图片)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是怎样产生的?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的原则、流程和工作机制如何?怎样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在29日国家林草局举行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是怎样产生的?

“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遴选经历了科学评估、分区筛选和对标确认的过程。”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在发布会上表示。

欧阳志云介绍,首先,明确我国需要进行严格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

然后,根据相应规律,在全国划分出4个生态大区39个自然生态地理区,将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急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规划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系统保护。

最后,按照国家公园设立规范提出的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3大准入条件和9项认定指标,从各自然生态地理区中遴选出了49个需要严格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遴选出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包括陆域44个、陆海统筹2个、海域3个。其中,青藏高原布局13个候选区,形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长江流域布局11个候选区,黄河流域布局9个候选区。

“编制方案的过程,经历了多轮专家论证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及第三方评估等严格的程序,还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布局的系统性及公众参与性。”欧阳志云说。

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的原则、流程和工作机制如何?

方案不但从空间上擘画了国家公园建设蓝图,而且对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的原则、流程和工作机制都做了明确规定。

李春良表示,在理念和目标上,方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在创建设立上,明确国家公园创建、设立以及候选区实行动态开放、考核评估、退出机制等要求。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王志高介绍,按照方案,在创建阶段,由相关省级政府向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创建申请,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批复启动创建工作,或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商相关省级政府直接指定相关候选区启动创建工作。

“在这个阶段,科学论证国家公园范围尤为重要,既要本着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把最应该保护的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又要实事求是,结合管理机构设置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冲突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合理区划范围。”王志高说,完成创建任务后,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开展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公园创建实行动态开放的候选区机制。国家公园候选区开展创建后,经评估,确实无法达到设立要求的,不予设立。对未纳入布局方案的保护关键区域,条件成熟时,经科学评估,可以按程序增补为国家公园候选区。

王志高表示,国家公园设立后,将定期组织评估,对评估不达标或造成自然资源资产重大损失的,启动黄牌机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经评估确无法整改到位的启动退出机制。

怎样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怎样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王志高表示,将认真总结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从四方面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央地共建共管,建立局省共同责任体系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法(草案)》,做好审议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组织实施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同时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本着“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妥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

四是加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度。实事求是、分类处置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另一方面要保障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分类施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