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程与各项事业齐飞并进,转型发展和传承文脉交相辉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名城大同“两个维护”见行动的政治自觉更加坚定的十年,是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十年,是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的十年。

十年来,全市上下以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实际拓思路,凝心聚力抓落实,全方位推动构建资源与地缘同步开放、文化与文物交相辉映、作风与作为同向发力的全方位高质量协调发展新生态,大同的内生动力、发展态势和总体形象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

十年来,大同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地区生产总值从874.3亿元增长至1686.0亿元,经济总量增长1.93倍,年均增长6.6%,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1年底,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7%;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90万千瓦,全省排名第一。非煤工业占比由2012年的24.8%提高到2021年的35.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2.9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169家增加到452家。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数据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51.5%,五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高质量发展有目共睹。

全市上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历史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贫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021年提高到10246元,小黄花变成了产值达30亿元的大产业,“大同好粮”品牌叫响全国。环境质量持续领先,空气质量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大同蓝”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切实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等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各项民生工程、惠民实事的落地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大同市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争先进位目标,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自觉坚持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齐心协力共建文旅融合、产业蓄能、开放引领的新大同,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贺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