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象岭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那边是创新科技产业区、产业升级集聚区,目前园区共推动39宗产业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方面,累计推动供而未动、低端低效厂房升级27宗。”伴随着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航拍视频,园区工作人员逐一介绍园区建设现状。

与之辉映的是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规划馆内的沙盘,从视频可以看到,随着建设的推进,沙盘中的规划正逐步变成现实,“一园四区”的发展布局从蓝图中跃然而出,逐渐显现出千亿级智造新城的雏形。

早在2018年,惠州市惠阳区在辖区省级开发区8方公里的建成区基础上,开始谋划打造首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2020年,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被列入惠州“3+7”工业园区,2021年产值突破260亿元,2022年力争产值突破300亿元。通过一手抓新园区开发建设,一手抓建成区产业升级,推动深惠产业共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正朝着千亿园区目标阔步前行。

融深融湾

引入企业八成来自深圳

一边是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一栋栋高标准厂房,一边是马力全开的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在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内每天都在上演。边建设、边招商、边促投产是园区工作推进的常态。这个年轻的产业园从谋划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几年来正快速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迈进。

作为全市唯一同时毗邻深莞的县区,惠阳正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推动深圳产业项目、科创成果与惠阳产业台、资源要素无缝对接,打造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全面建设“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2018年,惠阳选中已有基础的省级开发区——惠阳区三和街道进行千亿园区谋划。这里距离惠州南站8公里,距离惠州港18公里,距离惠州潭机场21公里,距离深圳60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规划之初,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就作为一个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承接先进产业外溢的重要台来打造。

这几年,经过空间规划、资源保障、基建配套向产业台倾斜,这个总规划面积超过21方公里的园区,吸引来自深圳等地的5G、智能硬件等优质项目扎堆落户,2021年产值突破260亿元。按规划,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通过持续聚焦高科技高成长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并大力培育工业楼宇经济,力争2028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这几年引进的企业80%来自深圳。这些企业成长很高,产值在5亿元以上,前几年的增长在20%以上。”惠阳区副区长刘伟东说,“它们进来之后一年半左右能够把厂房建好,两年内就能够实现投产,迅速为园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即将投产的普盛旺项目就是从深圳而来,其所在地块是2019年惠州市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标准地出让的第一宗地块,2020年启动建设,计划总投资2.8亿元。如今项目主体已封顶,多栋厂房正在安装调试设备,预计满产后年产值5亿元。

这家为富士康、比亚迪等苹果供应链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的公司,之所以相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是看好其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

普盛旺项目负责人刘超男介绍说,惠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腹地,与深圳、东莞相邻,交通四通八达。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圈,正在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有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配套产业。

2021年,惠阳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723.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7.4%。在此基础上,惠阳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实现“补链延链强链”发展目标。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在不断完善中,产品附加值逐步提升。目前,园区已有12家电子信息规上企业。

眼下,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正在推动共39宗产业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5.5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63.3亿元。该产业园在产工业企业3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91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

精准服务

“加速度”办事助推项目见成效

在惠阳三和街道,广东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尔科技”)生产的智能家居产品正在完成一道道工序,流水线的持续运转,带动着企业产能持续提升。

这家企业的新厂房就在两三公里外、位于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的智能制造产业区中,预计今年9月左右建成试产。

“企业发展空间不够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产业园拿下产业用地,但厂房建设需要时间,为了同时满足建设期的生产需要,我们临时先租赁了厂房。”维尔科技董事长宁建强说。

考虑到新引入企业需要加快投产,亟须在短期内立即建设厂房、扩大产能,但土地整理工作往往耗时较长。为了留住优质企业,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在产业升级集聚区大力推动供而未动、低端低效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将亟须扩大产能的企业以租赁厂房的方式提前“安家”到产业升级集聚区。

“这样做,一方面企业能提前适应,可以加速发展和成长,另外一方面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早作贡献。”刘伟东说。

类似这样的贴心之举在园区建设中屡见不鲜。惠阳建立并完善项目引进联审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产业园提供事前会商咨询、VIP并联审批、专人跟踪对接协调等服务。引入后,成立专班为园区企业提供惠帮办·VIP服务,从项目拿地到立项,再到领取施工许可证,安排专人实行“一对一”的精细化服务。通过行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倒排审批流程表,并建立重点项目约请会商制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想方设法减少企业时间成本,用行政审批“加速度”助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产生效益。

除了帮助企业入驻,惠阳还在发展产业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以及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

“我觉得这里的服务团队作风特别务实,对我们的需求,都很理解并且想办法帮忙解决。”宁建强说,搬入新厂房后,公司整个产能可以扩大3倍。从目前的订单看,他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快增长。

如今,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已对园区内18个重点产业项目推行惠帮办·VIP服务,对已落户的产业项目实行并联审批,为各个项目提供引导、咨询、代办、协办等全链条跟踪靠前服务。同时,全面推广工业类项目施工图审查容缺办理,推动工业项目“摘牌即动工”。

不仅如此,惠阳还为人才提供多样的就业选择和创业机会,给予企业建设博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台30万—1000万元不等的奖补激励,以台引才聚才。同时,在工作经费资助、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科技项目申报费资助、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好服务带来好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引进优质工业项目14宗,包括亿沃科技、华夏顺泽、凯中精密、恒铭达、沃尔核材等上市企业,计划总投资约90亿元,预计满产后可达183亿元。在产业升级方面,园区累计推动供而未动、低端低效厂房升级27宗,新增建筑面积144.7万方米,计划总投资44.1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76.7亿元。

完善配套

基础设施互连互通提升园区品质

产城融合发展,除了“产”的引入,还有“城”的建设。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在建设中提出加快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布局,形成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园区产城人融合发展。

如今,“城”建设得怎么样?

在提出建设产业园之前就已入驻的广东奥科伟业见证了园区的变化。这家2017年从深圳搬迁过来的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智慧电机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制造及销售,此前因为基础设施等系列原因,遭遇用人难题。

“现在已经磨合得比较好了,企业快速发展,这两年产值增幅有30%左右。”广东奥科伟业总经理贺峰说,这几年可以看到,园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得以逐步完善。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的将军东路、象岭二路、三和北大市政道路、智能制造园区道路等16宗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稳步推进中,项目具体包含市政道路、医院、学校、污水管网、供水项目等,总投资约27亿元,上半年已完成41.53%。其中,市政道路项目11宗,道路总里程24.4公里,今年目标投资4.56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28亿元,占比71.93%。

“希望通过全力提升园区‘筑巢引凤’的环境,逐步提高产业集聚的综合承载能力。”惠阳区产业园区管理中心筹备组工作人员说。

虽然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仍处于建设起步阶段,但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方面已经提前布局。

其中,在交通方面,通过落实“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南部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等骨干道路建设,打通南部重大战略发展台对接深莞的交通大动脉,串联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

在精细管理上,依托惠阳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园区运转将“更聪明、更智慧”,通过完善“智慧城管”台建设,提高系统指挥调度效能,提升园区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同时,推进综合网格建设,整合部门、镇街、企业、群众等多方力量,及时受理企业、群众诉求,实现“一张网”管到底。

在规划上,为了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目标,惠阳正在推动优化调整园区边界有关工作,调整后形成象岭洋纳组团、秋长秋月湖组团、沙田东部组团“一园三组团”新格局,规划面积由21.33方公里扩大至29.97方公里,预计新增潜力建设空间5方公里,释放更多土地引进企业发挥补链延链强链作用。

与此同时,有更多利好政策将让企业受益。年来,惠阳结合发展需求已出台相关惠企政策文件20多个,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区专项资金项目,全流程降低优质企业成本,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园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观察眼

智造强实体

临深惠阳未来可期

毗邻深莞的惠州市惠阳区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深圳都市圈、惠州融深融湾……从国家到地方的多重战略机遇助力,成为惠阳加快迈向千亿GDP的底气所在。

打造深度融深融湾“桥头堡”、以智造强实体赢未来,正是惠阳竞逐一流的关键之战。

今年2月,惠阳区委六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重点实施融深融湾交通建设行动、产业提质升级行动、乡村振兴提效行动、社会治理提升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五大行动”,并提出倾力打造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今年3月,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承接大湾区先进产业辐射,着力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坚持融深融湾交通先行,全面构建快速便捷立体交通体系……

在“双区”建设机遇下,得益于区位交通、地理空间、产业基础等条件,惠阳与深圳在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势必更加深入。而惠阳提前布局,在临深片区重点打造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将成为惠阳打稳实体经济“四梁八柱”的重大举措。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跳跃发展并反梯度推移求得发展。一方面惠阳主动在交通、产业、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对接深圳,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落户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在快速配置资源,产业链的整合、企业的布局,成为推动惠阳与深圳加快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际上,年来,惠阳与深圳的融合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产业链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正是因为实体经济的根基不断夯实,惠阳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885.09亿元增至2021年的1630.85亿元,接翻番;GDP从2016年的432.6亿元增至2021年的750.41亿元,5年跨越了3个百亿台阶,正蹄疾步稳向着“千亿俱乐部”奋进。

当今时代,区域竞合百舸争流,城市发展千帆竞发。在“双区”建设的大潮中、在深圳都市圈的东风下,在惠州融深融湾的集结号中,惠阳新一轮跨越发展势头正劲、未来可期。(●南方日报记者蓝单周欢通讯员陈丹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