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了晚上9—10点钟用水高峰期,水压就会变低,自来水勉强供到三楼,四楼以上需要加装增压器。”8月初,记者来到上思县明江新城小区,家住6楼的居民刘先生说,管道经过检修后,如今水压已经稳定,小区居民都用上了“顺畅水”。

一年里,上思县对自来水厂的老旧水管进行了系统整改,不仅提高供水能力和范围,还更换锈蚀严重的管道,清理水垢和沉积物,进一步保障自来水厂的供水水质。

自来水厂的提质增效,是该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广西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上思县始终坚决贯彻,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探索出一条“生态环保产业+政企全域合作”的新路径,着力打造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创新机制各取所长

上思是广西的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60%左右。该县发挥生态优势,立足当地实际,投资建成了一批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努力向好发展。但年来,由于在运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局限,导致这批设施在后续运维上出现管理水不高、产业发展效益不高、市场化发展不足等问题,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眼看走进了“死胡同”。

“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负责运营生态环保产业的大多国有企业,采用行政模式进行管理,遇到问题需层层上报主管部门,解决问题的主动和能力不足。”上思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再加上财政资金有限、专业人员匮乏等因素,同样制约着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的长足发展。

如何盘活生态环保产业存量资产,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地管理者们的“心头事”。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上思县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于2020年9月以存量资产出资的方式,大胆引入广西环投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西环投”),让其以现金入股,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广西上思环投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合资公司打破以往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单一项目的PPP模式,而是以资产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逐步把当地生态环保领域产业设施整体打包、整体并购,实现统一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我们和上思开展的全域合作,创新了自治区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形式,破除原有机制体制的桎梏,各取所长、强强联合。”广西环投总经理龙汉维表示,通过并购存量设施、整合行业产业,能够迅速壮大自治区国有资本,同时也能缓解当地政府的财政短期资金压力。

共建共治富有成效

在双方的共识下,很快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原则,重塑了上思县生态治理的管理方式、运行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灵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构建了县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一张网”,以“环保管家”服务,解决当地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百姓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

立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上思城西10公里处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看见渗滤液处理系统正在运转,场内种有花卉和果树,场外山坡种满坚果树。整个垃圾填埋场不再臭气熏天,而是被一片盎然的绿意“包裹”。

而之前的上思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因使用年限久远,垃圾增多、设备老旧,场内的渗滤液处理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早就出现渗滤液存量大、处理难的情况。

为此,2021年5月广西环投派出垃圾渗滤液处理专家进场,为生活垃圾填埋厂进行全面“体检”,不仅引入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渗滤液处理量从原来的50吨/天,最高提升到500吨/天,处理后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负责人说。

除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合资公司还接管并运营县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对自来水厂,公司强化了日常检修维护,修补漏损处40多处,日供水能力从不足2.5万立方米提升至3万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8.4万人;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2.5亿元的项目开工,建成投产后污水收集范围可覆盖全县4镇4乡,处理污水能力比现在翻一番,达到3万吨/天,满足未来15年发展需求。

在合资公司富有成效的管理服务下,当地生态环保产业发生很大的改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今年7月,上思县明江河水质保持良好,国控考核那弄断面水质持续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6.7%,PM2.5日均值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

激活动能携手共赢

当年大胆的创新,换来了广西环投在投融资、技术人才、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优势资源的加持。上思县政府也从最初的主导者,变成了如今的共治者,并借力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把原本沉重的“包袱”变成了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新动能。

“一手抓生态环保,一手抓产业发展。以环保产业的发展,带动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上思县委书记兰宏表示。通过生态环保引领县域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生态导向的产城融合新城镇,推动县域迈入绿色转型、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上思县正计划通过实施总投资约25亿元的城乡生态宜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生态环保产业+政企全域合作”的思路框架中,加大辐射作用,将通过组建一个优质政企台、采取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一系列示范项目、搭建一个信息化智慧管理台等措施,着力促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共赢”局面。(本报记者苑长军吕海锋通讯员韦世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