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之滨,非凡南沙。
滩涂蕉林,蝶变热土。非凡十年,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片区,再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清晰浮现。
非凡十年,辛苦不寻常。一个个“十年故事”的主角,书写了南沙大地最动人的图景。从香港科技大学的“红鸟”复刻到广州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再复刻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5年的缘分,让香港科技大学的精气神不断注入南沙。
非凡十年,出鞘必锋芒。一家家扎根南沙的企业让南沙的美好蓝图加速变成现实。8年前,“广东医谷”项目落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可谓一张白纸的南沙。如今,这里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渐成大湾区生物医药高地。
非凡十年,奋进铸辉煌。一项项非常之举、非常之为,彰显着开拓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血液。四年前,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将自动驾驶项目书递给广州南沙。随后南沙率全国之先,开放大量自动驾驶道路场景测试,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引导,数智之城跃然可见。
风起大湾区,奋进正当时。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节点,《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应运而生,提出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立于南海之滨,广州南沙塑湾区之心。
一群人的坚守见证南沙毅力
历史机遇带来的重要使命,需要以历史担当精神去应对。在前行的征程中,更需要笃定前行的毅力。
在南沙的成长历程中,香港科技大学深度参与其中。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与霍英东一起来南沙考察,留下了港科大在南沙的第一行足迹。2007年1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于南沙正式奠基,成为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深耕南沙15年,研究院有90多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南沙开展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工作;累计为大湾区300多家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00件;在孵创新创业项目逾50个;研究院这一先锋队的耕耘和发展,推动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南沙的落地。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南沙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正实现新突破。
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总经理助理兼工程技术部经理黄炳林已在南沙港坚守近二十年,将之视为第二故乡,“推广自动化码头技术、提升港口效率,我们要拿出湾区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走进南沙港区四期码头的智能操控中心,数十个电子显示屏一字排开,清晰展示着码头作业区的不同环节和场景。黄炳林对这里的每一台设备都熟悉得像老朋友。“传统码头作业,桥吊司机需要在45—50米的高空完成这项操作,一个人只能控制一台机器。而在我们全自动化码头,操作员可以远程同时操作多台机器,既节省人力,也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全球首次采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全球首例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的自动化码头、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自动化单小车岸桥——每一项“全球首次”,都是黄炳林最骄傲的成就。
“去年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21条,居历年之最。今年还计划新增外贸航线超10条,总数突破150条,着力拓展欧美、澳大利亚等方向远洋干线。”黄炳林说,作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这里将充分发挥南沙港区水网通江达海的天然地理优势,为港口智能化发展和提升国际贸易效率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湾区方案。
开放合作,内联外通。南沙的国际竞合优势日益凸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不断强化。
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赵醴丽在广州海关工作。“我见证了南沙和南沙港的发展变迁,也很自豪能为南沙开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赵醴丽2008年大学毕业就来到南沙,今年还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赵醴丽笑言,自己与南沙的关系,更像是一场“相互奔赴”“互相成就”。近三年赵醴丽“看遍了南沙港的24小时”,凌晨两三点下班已是“家常便饭”。
在赵醴丽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南沙口岸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进出口货运量数年呈两位数增长,仅2021年就净增外贸班轮航线21条。
一批企业的扎根见证南沙魅力
伟大的城市,必然有伟大的企业作为支撑。时代潮流,孕育无限机遇;城市崛起,与企业共生共荣。走向世界的南沙,需要企业的成就。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肖国伟在南沙资讯科技园一个不足500平方米的无尘净化实验室开展LED芯片倒装焊技术的产业化研究,不久后创办了晶科电子公司,并在穗港两地技术、资本和人才的助力下,逐渐将晶科电子发展成为国内LED芯片产业的龙头企业。
2019年,在肖国伟的力荐下,另一位半导体“老兵”周晓阳也收拾行装来到南沙创业,加入芯片封装企业广东芯聚能。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行业40年的徐伟,也来到南沙成为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芯粤能从2021年9月开始准备审批和组件工作,今年5月就实现了主体工程封顶。
2018年来到南沙的王垚浩感叹,他们这群西安交大校友,因为创业聚首南沙。王垚浩任董事长的南砂晶圆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的单晶材料和晶片生产。王垚浩说,南砂晶圆有信心在3年内成为全国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材料与晶片生产企业。
对于新区而言,任何新兴产业都需要一个培育过程,还要承担押注失败的风险。
产业的发展,见证南沙的魅力。2014年,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与团队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广东医谷项目落地在广州南沙区。彼时,南沙获批国家第六个国家级新区还不到2年,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可谓一张白纸。
“当时下这个决定非常冒险,毕竟当时南沙在生物医药产业上几乎是零基础,产业政策与配套都十分欠缺,为了给双方信心,我们当时专门邀请众多专家来论证这个事。”谢嘉生说。
从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到培育企业自身竞争力,再到坚持原始创新驱动、建设重大项目平台……如今,南沙已规划形成生物谷、健康谷等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集聚了辑因医疗、因明生物、思安信、卫视博、健齿生物等一批明星企业。全区拥有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
“随着公司总部的落地,我们还陆续迁入10家配套企业落地南沙,建立懂的通信发展的大本营。”近日,广州南沙发布“总部经济政策2.0”版征求意见稿,这让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懂的通信CEO王帅兴奋不已。作为联想集团在智能物联网、车联网领域的重要布局,今年联想懂的通信总部正式落户南沙,看中的就是南沙的产业集群规划雄心。
今年,南沙提出推动以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导向,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这一产业集群总规模达2万亿元。
上述产业无一例外,均是创新型产业,这也是南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以海洋科技产业为例,南沙聚焦海洋科学等重点领域,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南沙科学城及其核心区明珠科学园,打造南沙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大载体。目前,冷泉生态系统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加快推进,高端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正加速向南沙集聚,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9月29日,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交付,现场举行“交钥匙”仪式,下一步将如期投产使用。
广州中科宇航副董事长郑军称,该企业选择在南沙发展,将打通前沿基础研究与科学应用的全创新链,快速实现火箭产业化,集聚一批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进驻南沙,以中科宇航为龙头构建的南沙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再点“一把火”。
一种精神的传承见证南沙魄力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改革开放再出发,创新驱动发展开新局,高质量发展闯新路,南沙须有全球视野、开放眼光。
氢燃料电池受制于电催化剂成本过高而始终未能广泛商业化。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邵敏华科研团队带来了好消息,他们研发出的新配方实现了突破,大幅降低了对催化剂昂贵材料的需求量。
这一过程,得益于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持。广州超算中心在南沙设立了分中心,从南沙出发连接到香港的网络专线,为港澳科研人员提供了高性能计算。
打造全国首个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服务平台;落地“跨境理财通”首批业务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科研资金跨境拨付;超算南沙分中心打造全国首个超级算力直通香港网络专线,更多创新举措落地。
南沙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多样化实现形式,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速探索要素便捷流动的新样本、新路径,全力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
改革开放精神,是关于国家实现经济巨大飞越的宏大叙事,更关乎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商事登记是市场准入的首要环节,是政府规制市场的重要制度。2017年,针对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面临的痛点、难点,南沙区借鉴新加坡、新西兰等地的国际商事规则,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主动调整政府职能,推动审批去许可化,将登记注册自主权还给企业。
“改革突破了原来的商事登记许可制,一度引起争议。”南沙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称,该局坚持依法推进和防控风险,委托院校开展研究,积极向上级请示汇报、争取支持。
最终这项改革逐渐被接受和得到广泛认可,并于2020年5月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2020年11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推广试点,今年3月正式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吸收南沙的改革成果,商事登记确认制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
敢为人先才能步步领先,厚积薄发必能行稳致远。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正在南沙大地传播开来。
“2015年建立1.0版本,现在已升级到4.0版本。”2015年6月1日,全球质量溯源平台在南沙正式上线,现在已经走出南沙,成为走向全球的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4.0版本可以说是数字经济的公共基础设施。”全球溯源中心运营主任包小玲见证它从发端至今的成长轨迹,越来越庞大的数字流正汇聚向这一平台。
从建中心到去中心,广阔的应用市场,也让全球溯源中心更接近建立的初心。“当全球各地的中心节点都建起来时,我们就达到了去中心的目的,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建立起全新的规则话语权。”包小玲说。“好产品会说话”的生态逐渐形成,一场数据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一群人的拼搏,一批企业的坚守,一种精神的传承,这是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交出的南沙答卷,也是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南沙路径。毅力、魅力与魄力,正让开拓创新精神融入南沙血液,从湾区之心向世界传递。
湾区向未来,南沙向世界
各方共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
一季长夏,岁月如歌。今年6月14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公布。
抢抓机遇,南沙以奋进之姿树先行之志;积蓄力量,南沙以面向世界之名赴星辰大海之约。全省推进实施《南沙方案》现场会,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陆续召开,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落地《南沙方案》提出的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这是《南沙方案》首个落地的重大政策,很快,南沙与之相关的个税优惠政策申报指南开始公开征求意见。9月,《海关总署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若干措施》印发,提出16项具体措施。明确支持南沙开展“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一年全铺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南沙必须与时间赛跑。每月至少出台一项重大政策,南沙正以奋进之姿抢抓机遇。9月,“南沙总部经济政策2.0”公开征求意见,不断做强总部经济“磁极”。
开放南沙,天高地阔。7月28日,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开放是时代气质,也是南沙气质。在创享湾,港澳青年圆了“创业梦”,南沙成为港澳人才、企业的腾飞之地;在综保区仓库,跨境商品堆满货架,对外贸易新业态扬帆起航。9月20日,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顺利通过工程竣工联合验收,该基地是全国民用自主研制的最大推力固体火箭生产基地,年产量将达30发,预计于2026年达产后,工业产值不低于45亿元。9月26日,美赞臣中国与广州市南沙区政府确定战略合作意向,成为全省推进实施《南沙方案》现场会后首个在南沙落户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奔赴世界,阔步前行。面向世界,是南沙的开放导向。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也是《南沙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南沙,是推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大手笔,其战略意义已经远超一城一域。7月20日,可燃冰勘察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建设,标志着又一国家级研究中心落户南沙。南沙,有面向世界的底气,也有面向世界的视野。9月24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动工,选址明珠湾起步区核心区域“科学岛”,大湾区科学论坛未来将与南沙的“文化岛”“金融岛”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遥相呼应。
湾区向未来,南沙向世界。( ●撰文:柳时强南宣编辑统筹: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