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非常常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很多人把抗生素称为消炎药,无论感冒、发烧还是拉肚子,自行判断症状像炎症,就会求助于他们眼中的“消炎药”。

但其实,我们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有很多误区。


【资料图】

01

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关于抗生素的发现,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话说1928年的夏天,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培养的细菌给忘了。三个星期后,弗莱明回到实验室查看自己培养的细菌生长情况,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

弗莱明带着好奇,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他心想一定是青霉菌制造了某种化学物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要换作一般人,估计不会想太多。但弗莱明发现这一奇怪现象之后,夜里躺在床上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于是,他找到他的两个朋友弗洛里和钱恩,一起探究这个现象。

经过艰苦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还真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结果证实了弗莱明之前的猜想。由于这是从青霉菌身上分离出的物质,弗莱明便把它称为青霉素。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战伤感染而死亡的士兵不计其数。青霉素作为治疗战伤感染的特效药,自然而然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贵如黄金了。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近万种抗生素接连被发现。然而,其中大多数毒副作用太大,只有不到百种适合用于传染病的治疗。虽然如此,抗生素作为感染治疗的首选药,其地位至今仍然无法撼动。医生仿佛找到了一件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在临床治疗中大量使用,屡试不爽。

之前曾有医学研究者报道,每年全世界有近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已经接近80%。渐渐地,人们发现抗生素剂量越用越大,药效也越来越差。这是因为

微生物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和优胜劣汰,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同样适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