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工作推进会召开,总结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果,部署今后的发展方向。去年,东莞32家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企业1.02万家次,投资孵化企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支撑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中坚力量。

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东莞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党建+科研”的创新引领。

“党建+科研”融合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于2007年成立,是东莞最早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工研院已建立10个产业园和4个国家级孵化器,孵化企业1200多家,服务企业1万余家。工研院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

回顾工研院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工研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国军表示:这离不开党建工作和科创业务的深度融合。据悉,该院在2011年就成立了党支部,于2018年建立党组织,现有5个党支部,50多名党员。

如何让党建工作和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张国军分享了两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2011年前后是工研院非常困难的阶段。当时,工研院将资金投入松湖华科城的建设中,导致运营经费紧张,最困难时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们当时通过党建工作,坚定员工科技报国的信念。”张国军说,“党员的意志坚定,能够和工研院一起共克时艰,不轻易放弃这份事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员工,工研院才能走到今天。”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东莞是全国口罩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紧急成立防疫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组,工研院是组长单位。大年初六,接到通知后,工研院副院长、党员倪明堂从北京第一时间赶回东莞,工业机器人事业部分散在各地的党员纷纷响应号召,迅速返岗。当时工研院是东莞最早复工复产的单位之一。全员上岗保障口罩机生产,甚至连办公室的文员都帮着搬设备、拧螺丝。后来,相关的科创成果还获得了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工研院的实践中,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张国军说,一方面,党建工作引领科研业务发展,工研院的班子成员除了一人外都是党员,各部门的业务干部也大多是党员。做好党建工作,能够提振团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业务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在面对危机时,在攻坚急难险重问题时,党员拧成一股绳,用专业能力和过硬素质解决难题。

东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坚持党建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探索科技创新东莞实践,具体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锤炼党建促科研“基本功”。指导新型研发机构优中选优,配强班子队伍,提高机构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占比。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构建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的领导机制。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建考核等方面,完善党建工作体系。二是建造党建促科研“加油站”。指导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党员活动室,创新线上阵地建设,策划线上“微党课”“科学面对面”等品牌党建活动。三是跑出党建促科研“加速度”。指导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骨干党员带头突破,突出党员团队合力攻坚,促进广大科研人员树立家国情怀,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党建引领下,东莞新型研发机构硕果累累。去年,东莞32家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企业1.02万家次,培养人才8000名,授权发明专利187件,投资孵化企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支撑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中坚力量。

创先争优实干

争当技术攻关“带头人”

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实物落地,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下属的增材制造中心,花费2年时间攻关,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3D打印高导热模具钢粉末材料,目前已实现了中试生产。这款材料的研发依托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项目,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和工业模具等高端领域行业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高建波说,党建工作的助力,对研究院的科研攻关发挥了非常大的帮助。

党员李相伟回忆,2020年3D打印项目开始立项时,面临极大的竞争和压力。在申报阶段,5000万元规模的项目,研究院成立了4个团队,每个团队几十人,撰写材料、层层上报,都需要李相伟所在队伍梳理框架、汇总,完成一份几百页的申报书。“当时连续加班了两个月,仅在研究院内部就修改了不少于50遍,再递交给专家指导。即使长时间‘连轴转’,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丝毫没有松懈。”

20世纪90年代至今,3D打印从概念到落地需要攻克非常多的技术问题。李相伟介绍:“我们建研发中心,攻克技术难题,建工厂实现中试验证。党员作为骨干发挥‘领头雁’作用,攻克各种难关。”

高建波表示,经过一年来的实践,院内把党建与研究院的主营科研业务紧密集合,收获了切切实实的成效。

创新组织生活

让党建工作焕发新气象

“创新、实践、灵活”是张博文心中理想的党建工作。作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研项目管理部主管、第三党支部书记,张博文这样总结他的团队:以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为主,喜欢从新媒体台上获取资讯,追求党建形式上的创新与时间上的灵活。

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对党建活动的形式抱以新的期待,也为实验室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气象。于是,以往以“听讲”为主的党课学模式首先迎来了创新,沙盘党课受到党员们的热烈好评。以时间为主线、还原一系列经典场景的“峥嵘——党史情景沙盘”党课,由实验室党总支策划,于6月底开课,采用情景沙盘教学模式,让党员身临其境地回顾重要历史场景。

在创新党建活动的同时,实验室党总支还充分发挥党建台促进科研交流的作用。其中,“科学面对面”论坛是最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之一。每期论坛由党员中的科研骨干牵头,针对不同的特定材料体系和方向拟定主题,邀请实验室各个团队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示前沿研究、成果和应用。

作为新一代非晶合金研发与关键应用探索团队的负责人,也是“科学面对面”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党员柯海波表示,“学科交叉对科研有重要意义,通过论坛增进对其他材料方向团队的了解,也能让不同团队之间更好地合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在科创最前沿高高飘扬,东莞必将书写更多科技创新的精彩故事。( 撰文:吴擒虎谢麦诗郑家琪郑国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