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刚刚上映的由文牧野导演,宁浩、徐峥两人监制的电影十分火热,看完的观众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一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卖男性保健品的商贩,从印度代购贩药开始赚取昧心钱财后良心终被发现。开始看着是部喜剧到最后十分感人,影片中也有不少深入人心的情节。想必有很多人十分好奇我不是药神到底是不是真实故事,影片的原型到底是谁?接下来探秘志小编带着大家的一系列疑惑为大家揭秘我不是药神是否是真实故事以及我不是药神的原型是谁吧!

我不是药神是真实故事吗,我不是药神原型是谁?

电影我不是药神还没正式上映就已经十分火了,看了预告片的小伙伴们对此影片都十分好奇。就在前几天刚刚上映,就获得了观众们的一众好评,也感动了不少人。电影我不是药神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了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我不是药神》,离我们普通观众更近,更接地气。它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状况,冲破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禁区,终于上映,展现在大众面前!

很多观众看完电影之后觉得非常震撼,甚至有很多观众是哭着回来的。有网友认为:“这是一部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影片。”在电影的发布会上徐峥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其实自己饰演的是一名小角色,但是药而慢慢成为了一位在别人眼中带有光环的超级英雄。徐峥还表示说,这部影片跟之前的都不一样,这部影片更好的符合现实生活,我不是药神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的,只不过加以了一些创作。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确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而改编的事件就是2015年轰动一时的陆勇案,正是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才会那么容易深入人心,打动观众。据了解,陆勇检查出患有慢性白血病之后,前前后后光是医药费就花费了几十万。最后没有钱了,当时陆勇还想继续活着,之后便开始贩卖这种天价药,并且这种药也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影片我不是药神将徐峥饰演的药贩程勇的命运坎坷以及当时个人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讲述了他从卖药小贩拿到印度仿制药独家代理权后暴富后良心发现的故事。

2015年的陆勇案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播出,也被重新让人们所了解。在陆勇34的时候突然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直都在吃抗癌药格列卫,每天都靠23500元的一盒天价药维持病情,两年下来花费了近56.4万,之后由于手头紧缺,他便改用印度仿制药价格只要原价的二十分之一,很多病友都找他帮忙代购,最后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捕。这一事件被人们知道后,有1002名癌症患者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伸援,陆勇在看守所关押117天后,在2015年1月27日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两天后,陆勇重获自由。对于这段经历,陆勇并不愿意多提,不过我不是药神最近大火,相比陆勇事件也会被重新燃起。

电影剧情:慢粒白血病病人程勇(徐峥饰)为了自救从印度带回了天价药(格列卫)的仿制药VEENAT,并私自贩卖,引起警方调查。期间,程勇在医生舒曼的帮助和指引下,从自私走向无私,为病人的生存权而抗争,最终自首投案,赢得了尊严,多位角色的命运也因为“药”这一元素串联,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根众生相。

我不是药神究竟好在哪里?

在上海电影节看了千人场的《我不是药神》,放映结束后观众数次鼓掌,到现场和观众交流的几位主创中,谭卓一直背对着观众,她也是第一次看,一直到上台都哭的说不出话,而我在观众席里,直到出片尾字幕也还是止不住眼泪。单纯的伤心、感动都不会有这么强、这么持久的催泪效果,《我不是药神》带给观众的是五味杂陈的感受,每一重观感都是超 强的催泪剂。这种强烈的观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不是药神》的意外之喜,宁浩和徐峥两个喜剧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很自然的以为会是喜剧路数,谁能想到是一部严肃的现实题材呢?徐峥饰演的程勇本来卖成人用品,一个机会,让他做起了治疗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商,在赚到巨额利润 之后,程勇的生活迎来了一次次的反转。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电影,让观众对白血病患者有了深刻的认知,道出了白血病群体的生存现状。癌症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摧毁一个家庭,以此为题材创作电影本身就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我不是药神》没有浪费这个题材,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甚至尽可能的减少艺术加工。于是,在肩扛摄影微微晃动的画面下,呈现出了略带冷酷的质感,以及贫与富、生与死的强烈反差。

正版格列卫国内售价两万五,药厂代表穿西装戴名牌手表,在他的眼里只有利益的攫取或被侵害,而另一端的白血病患者群体,是倾家荡产,为了能省点药费,尝试各种仿制药铤而走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面对的是生与死的选择,有的到处寻找仿制药延续生命,有的放弃治疗或自杀,选择死亡。要把这些都演出来,对演员们来说有极高的难度,影片中每一个演员,包括只有一两场客串的演员,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主演徐峥献上了从影以来最棒的一次表演,能感觉到他完全投入到角色中,眼神和精神状态都是程勇该有的样子,哭戏和情绪爆发的戏份也很有感染力;另一个是王传君,带来了颠覆式的表演,以至于花了很长时间才认出来是他,生病过程中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表现到位。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不煽情,也不刻意的博同情,甚至还不时的穿插一点徐峥的小幽默,要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有几个主角,于是电影中有吕受益、刘牧师、黄毛等形象鲜明的角色,但更多的白血病患则刻意的模糊形象,他们总是沉默,少给或不给台词,总是安排他们戴着口罩。在我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大格局,电影聚焦的是整个白血病群体,以及经营仿制药的事件,所以要弱化人物形象,也没有太多治疗、穿刺等镜头。但程勇在贩卖仿制药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以及前后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还是会给观众带来不小的触动,他承担了多数的笑点和泪点。

《我不是药神》拍摄辗转南京、印度两地,耗时3个月,导演文牧野初执导筒就能拍出这样的作品让人意外,但更重要的两个功臣是背后的宁浩、徐峥两位监制。作为观众眼中的喜剧领军人物,两个人接着拍喜剧片肯定都是稳赚不赔,或者监制像《超时空同居》这样的商业片,也能有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两个人有更多的目标,也都有很高的电影理想,《我不是药神》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其实也是冒险,这样的题材不太容易有很好的票房收益。因此,通过《我不是药神》能看到宁浩、徐峥两个人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以及电影人的使命感,他们都是值得尊敬、有担当的电影人。另一方面,从《我不是药神》中看到我们不曾了解的一个群体,看到了我们社会进程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电影审查的进步。

我不是药神巨大魅力所在

2017年3月15日正式宣布开机,该片是宁浩、徐峥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路放》后的五度合作。导演是“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新人文牧野。

从读剧本被角色魅力所吸引,到努力为观众呈现一个“大家都没见过的徐峥”,徐峥在深入体会角色特点的过程中,赋予了角色生命力。影片聚焦因“药”而展开的小人物成长为平民英雄的故事。程勇这个角色的成长过程,交织着复杂的心理变化,塑造角色的难度不言而喻,导演文牧野给予了角色“烂人”的设定,并透露徐峥在影片中有130余场高强度戏份。徐峥阐述:“这个角色最打动我的就是他内心的转变,一开始是想自救,是想赚钱,在过程中见证到了生命的脆弱,然后主动站了出来。”为了塑造出这个角色, 徐峥在片场始终保持着全情投入的状态,以体会角色心理,正如他自己形容的,“感觉自己像一个小孩子重新回到片厂”,他始终以一种热情的状态活跃在繁重的拍摄任务之中。

在影片中,因“药”集结的“治愈小队”之间的情感是一大看点。特辑中,主创之间的深厚情谊从戏中延伸到了戏外。徐峥和主创们不乏“神油群舞”、“火锅趴”等温暖、欢乐的互动。片场融洽氛围下,徐峥直言其更是贡献了以往影片中少见的刚性表演,同时突破了自己哭戏的瓶颈,颠覆演绎出大家从没有看过的另一面。在拍摄一场重情感戏份时,主创们都在场以拥抱和安慰,陪伴哭戏中的徐峥直到凌晨五点拍摄完成。对于《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而言,实力班底中的所有人都做出了专业出色的奉献,主创之间的神奇“化学反应”,更是让彼此成就了最精彩的表演。正如徐峥所说:“我很幸运,一起工作的是一帮真正的演员。”

结语:看完上述小编为大家揭秘的我不是药神是真实故事吗,我不是药神原型是谁?相信大家都对此影片有了解了。这部影片确实是根据真人真事加以改编创作的,我不是药神的原型就是2015年轰动一时的陆勇,因为这部影片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所以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