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晚上超过9点就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也不用补做……近日,常州一小学的作业“九点熔断机制”引发热议。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学校都在尝试实行作业“熔断机制”。

如何看待作业超时就停做?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该怎么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超过晚上9点停做作业 以保障孩子睡眠时间

据报道,常州市博爱小学近日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春季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 “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学校方,本学期启用这个机制,意在让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提优补差,尤其要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让问题在课内解决。课后作业要精选,注重基础之上的思维深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抓好课后服务主阵地,在第一时段争取完成作业,才能为准时睡眠、确保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提供支持。

记者注意到,2022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曾发布简报,将常州市全面建构中小学作业管理的“三三四”常州模式予以推广。其中提到,常州市学校统筹作业结构比例,建立“作业熔断”机制。常州市翠竹中学对少数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家长申请“作业熔断”;对经努力仍然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家长可自行实施“作业熔断”。

作业“熔断机制”怎么实施?有学校要求须由家长提出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多地学校都陆续尝试推出作业“熔断机制”。不过,在具体实行上稍有不同。

如阜阳清河小学2021年9月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指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要补做。

阜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规定,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推行“初中生晚上10点后不作业”行动。个别学生经努力,到晚上10点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作业,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规定,若因作业量、作业难度、学生生病等情况无法完成作业,可由家长通过书面说明、电话沟通、网络留言等方式告知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停止完成作业。事后可以视情况免做,或以降低要求、延迟上交等方式处理。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设置了两个“熔断机制”,晚上9点后,如果三到六年级学生还有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以申请免做;如果语数英三门作业超过一个小时没做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况申请免做。

对于作业“熔断机制”,也有学校提出具体要求,如作业熔断必须由家长提出,而不是孩子提出。家长要在充分研判孩子的努力程度、做作业的状态、作业量等基础上,慎重提出。当天作业熔断后,要注意观察孩子后续作业情况,不断指导、鼓励孩子提高作业效率。

如何看待作业“熔断机制”?

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不少家长认为,这个机制很人性化,可以让孩子早点睡觉。有些知识孩子已经会了,就不用再浪费时间。有的家长则提出,如果孩子的作业到9点还没完成,也不用怕老师责怪了,家长也不会因此逼孩子,亲子关系将得到改善。

也有网友觉得应该慎重,质疑该做法会不会造成孩子等时间、摸鱼写作业等情况。

“熔断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儿童的保护机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对待儿童的问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孙云晓称,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三要素,第一是睡眠,其次为饮食、运动。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为9小时,高中生为8小时。“这是一个对未成年人健康很关键的因素,但多年来难以保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78.1%。2021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问卷显示,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

在孙云晓看来,“熔断机制”,就是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保护性的措施,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不是说一个熔断机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作业完不成,原因是复杂的,需要认真对待,老师和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比如作业布置得合不合理、孩子完不成作业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有些孩子不会做,是因为上课没有听明白,落了一些基础知识,有的孩子是贪玩,有的孩子是学习习惯不好……这个过程暴露了很多教育教学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说。(记者 袁秀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