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单一的纸质书购买到生态环保的二手书交易,再到形式多元的在线阅读,丰富的阅读方式为消费者营造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调查显示,年龄越大的人越喜欢读书,学历、收入越高的人,读书越容易“上瘾”。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市场又应该如何满足读者日益多元的阅读需求?
卖纸质书更卖服务
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20年上升了2.2个百分点。
虽然线上阅读方式层出不穷,但纸质书仍拥有广泛的阅读群体,实体书店依然是很多都市人的精神家园。坐落于上海北外滩的建投书局是上海独一无二能看到江景的特色书店。在外企上班的白领陈燕萍喜欢在周末的午后来这里看书,“感觉生活慢下来了”。虽然书店也融合了文创、轻食餐饮等多元产品,但来这里的读者主要还是以阅读为主。“这里的书种类丰富、分类细致,虽然电商平台有很多畅销书榜单,但我还是习惯来书店选书。”陈燕萍说。
市场在变,消费者需求也在变。对于实体书店来说,只卖畅销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建投书局所做的是充分发挥选品优势,突出特色,精准匹配读者需求。例如,建投书局长期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播,并不断深挖人物传记内容,持续推出主题人物展览,实现了品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建投书局的另一大特色是聚拢优质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这里举办的读书会经常请上海知名文化学者到现场讲课交流,读者通过公众号报名只需要到店购买一本书就可以参加。活动推出以来广受好评,基本场场满座。建投书局文化顾问总监陈佳佳告诉记者,线下实体书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单纯卖书或销售商品的思维模式,打造以书为核心的文化服务。
像建投书局一样,很多特色书店已经把自己定位成文化服务企业。这类书店更注重品位的打造,致力于开拓更多社会公众文化服务,而非盲目扩张店面。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说,在当下的全媒体环境下,实体书店不能再做单纯销售文化产品的场所,而是应该成为科学知识传播和文化教育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