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62岁的农民黎成原种了40多年田,每日呵护着自己的7公顷水稻田。以前,他只有几名临时雇佣的工人,播种时长和质量都难以保证;现在,他有了稳定的“新伙伴”——农业无人机,播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作为越南最早一批使用无人机种水稻的农户,黎成原的无人机来自广东,由极飞科技自主研制。如今不仅在越南,瑞士、加拿大、英国、日本、柬埔寨、巴西、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有不少“新农人”都用上了这些“广东造”农业无人机。

极飞科技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其海外业务同比增长260%,其中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对极飞科技智能农业设备的需求猛增,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82%和279%。

拉美、东南亚市场需求猛增

每当水稻种植旺季来临,黎成原总为雇佣工人而发愁。“跟工人约定早上播种,结果他们下午才来,那时种子都已发芽,嫩芽在播种过程中很容易折断,导致减产。”黎成原坦言。

目前,越南面临着农业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上涨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越南农业从业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49%降至2020年的36%,与3年前相比,现在农场雇佣工人的价格上涨高达40%。

“请工人的成本往往比自己的最终收益还高,必须找到新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黎成原说,直至去年,他从极飞科技的越南合作伙伴处第一次接触到农业无人机,发现用无人机作业既能减轻负担,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黎成原已将极飞无人机全面用于施药、施肥和播种,还聘请当地年轻的“飞手”团队来作业。“在1公顷稻田上,用无人机播种只需要120公斤种子,但如果要达到同样的产量,工人播种就要用150到200公斤。”黎成原说。

如今,全球越来越多农户用上了广东生产的无人机,期望引入全新的生产工具降本增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柬埔寨马德望省的第一位农业无人机女飞手杜·科尔莎已为这个愿望奔走了两年多。2020年10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柬埔寨蔓延时,她购买了一架极飞无人机,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作物喷洒服务。现在,她已组织起2个植保服务团队,共7名“飞手”,服务了上百个农户,作业面积达到1万多亩。

极飞科技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其海外业务同比增长260%,其中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对极飞科技智能农业设备的需求猛增,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82%和279%。“在业务量增长较快的越南,许多用户反馈,相比于传统种植模式,无人机比人工喷洒效率要高4倍且提升14%的产量。”极飞科技海外业务部总监曹楠说。

加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今年初,极飞V40和P40农业无人机经过漂移效应、自动导航、喷嘴校准、横向分布等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测试,正式成为由瑞士联邦农业处认证的喷洒设备,获准在瑞士开展农药化肥的植保作业。

瑞士是欧洲第一个允许使用无人机喷洒农作物的国家,已制定较为完善的农业无人机合法化运作流程。来自极飞的无人机在瑞士获批使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不仅是无人机,我们的无人车也广受发达国家欢迎。在欧洲,我们的无人车和当地知名的科研机构、学府合作,把精准农业的概念植入当地果园种植中。”曹楠说,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正加快进入更多市场,以多种形式切入产业链中高端环节。

在加拿大,极飞的分销商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启动了两个3年合作项目。一方面,用农业无人机为秋收后的农田播撒覆土作物种子,提升土壤质量并控制越冬杂草;另一方面,用无人机在秋季为越冬玉米补施氮肥,使作物储备养分过冬。

在英国,伯顿主教学院引进了极飞农业无人车,用于精准农业领域研究,并在其示范农场进行设备培训,面向英国农民和农业专业学生开展现代化农业教育。

在日本,尾花泽市引进了极飞R150农业无人车,用于西瓜田作业,实现全自主精准喷洒,应对劳动力不足与瓜田中垄间穿行不便而造成喷洒效率较低的难题。同时,R150无人车也进入了尾花泽市的阳光葡萄种植园,开展防治葡萄病害的技术测试。

“研发在广州、制造在东莞、

用户在全球”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反复,国际贸易纷争不断,但极飞科技海外业务仍保持高速增长。依托强有力的分销体系,极飞科技已经实现全球五大洲的业务布局,将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等智慧农业产品销往50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企业沉下心专注产品研发多年的成果。“我们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花了5年时间做产品销售,前3年时间都是在做验证,最2年才真正收获了成果。”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

“我们的研发中心在广州,制造中心在东莞,用户市场在全球。”在曹楠看来,珠三角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强大供应链和市场优势,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的强大基石,每一次新模组设计、新模具生产,都能快速定位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同时,依托中国地大物博的市场,企业能找到非常多元化的农业应用场景,产品在出口前就能成熟应用,出口后可以快速切入市场。

为了应对海外各国多样化的农业环境和需求,极飞科技采取了差异化策略。其中,在越南、巴西等大田作物为主的地区,极飞科技将多年来在国内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上的成熟做法快速复制,实现了业务高速增长;在瑞士、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则选择“由上至下”的方式,先通过当地的技术测试认证后再进行商业化运作。

在极飞团队看来,农业无人机、无人车等智慧农业设备在海外仍处于初期普及阶段,未来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随着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实力和运营体系越来越强,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推动“广东造”农业无人机、无人车更好地“飞”向全球。(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