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设在家门口,每周还会举办汉乐演出、教学,不知不觉间大家的精气神都变了。”家住大埔县湖寮镇黎家坪村的村民余伯,每天都会到村文明实践站坐上一会儿,与邻里乡亲聊聊天、看看书。

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大埔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是广东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送到哪里。年来,大埔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资源、优化项目、健全机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使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基础依托阵地建设传递党的声音

今年6月,一场生动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国家税务总局大埔县税务局的“万川讲堂”上演。青年党员们围坐在一起,紧扣“赓续红色血脉,兴税强国有我”主题,轮流上台分享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据大埔县税务局青年党员曾悠介绍,该局成立了青年理论学小组,共60多位青年党员干部参加。他们以“万川讲堂”作为学新思想、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的主阵地,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互相交流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率先学党的创新理论,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每当结束一次活动,曾悠总会觉得受益匪浅。

这是大埔县税务局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作用的缩影。作为大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单位,去年7月,该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该文明实践点集文明实践成果展示、志愿服务中心、各类活动阵地于一体,围绕“思想领航定向”“党建强基固本”“服务彰显初心”“成果礼赞文明”四条主线,展现该局在党史学教育、税收志愿服务、理论学传播等领域的品牌创建和工作成效。

大埔县是广东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年来,当地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完善阵地队伍,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基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百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连通党校成为党员干部学先进的思想文化,把学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动能的场所。

“依托这些台,我们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党课,开展一些趣味活动、知识问答等,寓教于乐,增强党史、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学效果。”百侯镇副镇长黄小清说,党员也会结合当前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深入交流,出谋划策,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今年以来,大埔县全面完成了1个中心、15个镇(场)所和256个行政村(社区)站的拓展工作,配齐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功能场室的设施设备;打造主题景观小品,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等公益广告和道德模范事迹、卫生健康、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栏;设置功能完备的志愿服务岗,展示实践活动图片和时间安排表等,全面优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台建设。

当地还注重活化利用本土特色资源,突出“苏区红色、生态绿色、人文古色”,把29个爱教基地、3个科普基地、10个文化驿站和名人名居、老祠堂、老民居、农家书屋等场所开辟为实践阵地,同时还延伸建设了县税务局、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供电局等9个特色文明实践点。今年以来,依托这些特色阵地开展活动875场次,服务群众12.4万人次。

精准服务资源下沉解决群众所需

“孩子们学会制作龙珠灯了吗?这可是咱们百侯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哦。”

“学会了,谢谢老师手把手教我们。”

10月10日,由大埔县妇联、百侯镇妇联主办,侯宝斋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志愿活动在百侯镇侯斋艺术馆举行。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起灯笼骨架,随后将红、黄色纸裁成了适合的大小,仔细地糊在骨架上。活动结束后,他们拿着自己的成果,蹦蹦跳跳地跑回家。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根据他们渴望关爱、陪伴的现实需求,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会组织开展家风讲堂、学民间传统技艺等活动。”百侯镇妇联副主席张瑾告诉笔者,活动既带给孩子们温暖,又在潜移默化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家报名可积极了”。

志愿者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其主要活动形式。如今,在大埔县,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们的身影。

以“税务蓝”化身“志愿红”为例。大埔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该局组建了青年助企团、减税降费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税务志愿服务分队等多支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力创建文明城市“两美”行动、敬老爱心慰问活动、文明出行交通指挥员、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活动,先后荣获2018—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年来,大埔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以“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解决群众问题为抓手,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引领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前,大埔县印发了《大埔县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工作方案》,并召开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逐步建立健全了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工作领导挂点督导、召开联席会议、结对共建、培训交流、褒奖激励、积分兑换等机制。

当地不断健全志愿服务队伍,完善“1+8+15+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以上率下,带动吸引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地方乡贤、乡土能人、“五老”人员、中小学生等广大人群加入志愿者队伍。至10月30日,大埔县注册志愿者组织287个、志愿者46645人。

针对县级资源较为丰富、镇村两级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大埔县创新志愿服务方式,鼓励资源下沉,落实延伸式上门服务。

该县组织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N”志愿服务分队和15支镇(场)队伍,每月各下乡开展2次以上活动;在镇村272个文明实践点位、29个爱国教育基地、10个文化驿站、3个科普基地和行业窗口、镇村文化站(服务中心)等地设置461个志愿服务站(点),强化精准对接和上门服务。

线上走流程,线下可互动。大埔县根据摸底调研疏理出的“需求清单”,打造了162个常态服务项目、25个特色项目,启动推广“i志愿”系统志愿服务信息台,融合利用“大埔发布”“客家香格里拉”等台,线上线下互动,打通“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渠道,实现对志愿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闭环式管理。

与此同时,当地采取分类化结对服务,着眼退伍老兵、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分众分时提供结对帮扶面对面服务。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全县开展惠民利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315场,服务群众41.8万人次,群众参与率达38%,群众满意度92%。

弘扬新风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法治观念

“环境更整洁了、邻里更和谐了、心情更舒畅了……这些年村子真是大变样啊。”下午4时,在大埔县七里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两村民正围坐在一起,一边阅读报刊书籍,一边议论家乡的变化。村民钟耀辉激动地说:“这多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多亏设立了村规民约。”

七里溪村位于丰溪林场中部,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距离大埔县城50多公里,人口约150人。在钟耀辉的印象中,由于村子相对比较偏远,以往疏于管理,垃圾乱丢乱放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变化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延伸至城乡、深入基层,县镇村三级联动,建设全面铺开,将文明带入“寻常百姓家”,七里溪村着手制定村规民约。

先立规矩再治理,依法依规才能行之有效。“要让大家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七里溪村党支部书记钟永辉说,村规民约严格规范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行为,增强了大家的法制观念,有助于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笔者梳理时发现,七里溪村村规民约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相邻关系、环境卫生等方面出发,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失从俭等。

事实上,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村规民俗弘扬新风正气,有利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钟永辉说。

制定了条文还不够,如何让村规民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是重点。当地给出的答案是: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建在家门口,大家在这里看看书、聊聊天,既了解国家政策,又熟悉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村规民约。”钟耀辉向笔者介绍,去年2月,当地将村规民约张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外墙,村干部也会在这里向村民普及相关知识。“如今,村民们不仅会自觉清理门前院内的卫生,还会主动参与大扫除,搞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村容村貌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大埔县还注重与乡村振兴深入融合,激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以“扶智”“扶志”助推致富兴业。

以七里溪村村规民约为例,条文中着重提出,要共同遵守乡村农房建设整体规划,积极配合参与共建美丽家园,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生活,不仅要注重内容、方式创新,还要盘活存量,激活各类资源。

年来,大埔县把中央红色交通站等98处革命遗址作为实践阵地,开展红色旅游研学、苏区革命历史宣讲活动312场,服务干群8.6万人次;在镇村共建共享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设施;突出人文古色,在百侯等镇整合“通议大夫弟+肇庆堂+侯宝斋+N”历史人文古迹,开展古村落游学、文明家庭故事会、汉乐汉剧展演、客家锣鼓培训班等活动118场次。(●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 通讯员余灏罗文燕陈文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