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子
(相关资料图)
编:亦可
大约2-3年前,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成了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赛道,催生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这样几倍、乃至数十倍投资回报的牛股。然而在去年,阳光电源却成为了饱受争议的公司之———在大好环境下,2021年交出了一份利润负增长的业绩,4月份的股价也随之下跌至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
经过一年的沉淀,阳光电源重新交出了新答卷。那么,凭借于此,它能如愿逆风翻盘吗?
01横跨光伏、储能 卡位产业链核心环节
谈到光伏和储能产业,首先会想到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等众所周知的龙头企业。然而,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些公司的行业地位和营业领域却与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有着很大不同——光伏不仅仅只是“硅料”,储能也不只停留在“锂电”。
在光伏产业链里,上游主要从事硅料到多晶硅、硅片的加工生产,中游为光伏玻璃、电池片、逆变器等光伏组件设备的生产。像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光伏行业大市值头部企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上中游。
下游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等应用设施的建设,企业较多且普遍规模不大。阳光电源从事的光伏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电站建设等,涉足产业中下游,产业地位同样重要。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国盛证券研究所)
在电化学储能产业链,阳光电源也同样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产业链中游为储能系统的制造,价值量最高的是核心部件储能电池,占比达到了60%。其次便是与光伏逆变器类似起着直流/交流转化作用的储能变流器,占比约20%,为第二大核心部件。
(数据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市场份额方面,根据Wood Mackenzie和Frost&Sullivan统计,阳光电源2021年全球逆变器出货量份额仅以微弱差距落后于华为,位列全球第二(21%);储能逆变器市场份额12.4%,同样位列全球第二,国内排名第一。
(数据来源:壹DU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壹DU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由此可见,阳光电源在光储两大领域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成就了其在新能源领域领先地位。
02储能业绩爆发,阳光电源迎来新增长点
财报显示,阳光电源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402.57亿元,同比增长66.79%,归母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27.04%;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5.80亿元,同比增长175.42%,归母净利润15.0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66.90%。
接连两份高增长的答卷给予了市场充足的信心与期待。自2023年4月25日年报披露后,次日阳光电源大幅上涨14.67%,至5月26日收盘期间涨幅仍高达10.2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3.31%,光伏设备指数下跌0.53%。很显然,市场对阳光电源的业绩是十分认可的。
从饱受质疑到被热烈追捧,阳光电源究竟如何做到强势反弹?
从具体业务上细分,阳光电源以储能逆变器、电站系统集成与投资开发、光伏逆变器三项业务为主,光伏电站发电为辅,近年来还向风能变流器开展了布局。
2022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电站投资开发三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57.17亿、101.26亿、116.04亿,同比分别增长73.65%、222.69%、19.89%。
(数据来源:壹DU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除了重回正轨的光伏逆变器业务,最令人惊喜的还是营收翻了三倍,全球出货量7.7GWh的储能逆变器(系统)业务。
近些年里,阳光电源着力于实现光储一体化,相关业务规模不断攀升。2018年时,储能逆变器业务还只是阳光电源占比不到5%的边缘业务,在接下来4年里却同比增长41.78%、115.29%、168.43%、222.69%,CAGR高达126.76%。
(数据来源:壹DU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技术角度来看,从光伏逆变器起家的阳光电源,在该领域上拥有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如今转向技术上相近的储能逆变器,相较于其他后期白手起家的企业来说更加容易实现技术领先。
多年来的光伏逆变器经营也为阳光电源积累了大量产品经验,能敏锐的捕捉到客户对于相似储能逆变器功能的需求。
此外,无论是光伏逆变器还是储能逆变器,都离不开核心部件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大约占到了总成本的10%-30%。目前我国高端IGBT极度依赖进口,主要厂商包括日本三菱、富士电机、德国英飞凌等海外制造商,占比超过90%。在IGBT极度紧缺的情况下,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的领先企业,自然有更好的渠道获取IGBT,缓解储能逆变器同类元件的短缺问题,从而更加顺利地拿下更大的市场份额。
03风口之上,储能有望成下一个“香饽饽”
除了阳光电源自身存在的种种优势外,各国积极布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大环境下也为储能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到,将持续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加快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主要工程包括西北风光大基地、沿海风电核电、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多种储能系统以及油气输运等。
(数据来源:《十四五规划》)
根据最新报道,第二批大基地正在加速建设中,部分地区已经发布第三批清单。按规划,第二批风光大基地总规模455GW,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外送量分别为150GW、165GW,接近总规模的70%。
为确保运力充足,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新建特高压线路“24交14直”,其中2022年计划开工“10交3直”,但实际仅完成两条线路的核准。考虑到特高压1-2年的核准建设周期,为实现预期建设,2023/2024年有望成为特高压建设的集中阶段。
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预测,每条特高压所需配储最高可达400万千瓦(4GW),据此推算后续的总需求有望超过百GW,大基地建设将直接带动大储需求增长,推动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据国家能源局2023一季度统计,我国工业用电占社会用电总量约60-75%且时间上相对均衡;我国城市居民用电占比约20-30%,普遍集中于早晚高峰期,因此会导致我国出现“峰谷差”的用电特点,同时,由于光伏发电只在白天进行,对于电力分配产生了较大的困扰。对此,为解决削峰填谷的难题,高效调配利用能源,储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对此,我国多地出台了电力需求响应相关方案政策,鼓励用户端通过储能充放电来缓解电网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力需求响应获取补贴收益。在政策推动下,小规模的户储也有望进入储能行业的讨论范围中。
(浙江地区补贴方案,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除了国内的储能市场逐渐活跃,海外市场带来的收益也不容小觑。阳光电源2022年海外收入190.62亿元,同比增长107.71%,海外营收占比也从38.02%大幅增长至47.35%,即将超过国内营收。
自2022年俄乌战争以来,海外能源出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储量约占世界6.2%,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19.9%,煤炭约占全求可采量17.2%,分别位列全球第六、第一、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在战争爆发初期,油气等能源价格一路飙升,西方各国纷纷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基于此,分布式光伏和配套的储能成为了地广人稀的西方国家最优选择,给光储出口全球领先的我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