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股破发已成常态的当下,被冠以“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之称的星环科技(688031.SH)科创板首秀告捷。

10月18日,星环科技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交易。上市首个交易日,星环科技成交额13.42亿元,换手率73.00%,当日最高冲至78.5元/股,尾盘报收76元/股,涨幅60.54%。截至10月19日收盘,星环科技报72.88元/股,回落4.11%,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54%。

值得关注的是,星环科技背靠多家明星股东。目前,腾讯旗下林芝利创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8.77%。“国家队”机构产业基金持有公司5.59%股份,为第三大股东。此外,阿里旗下恒生电子(600570.SH)也持有星环科技2.2%股份。当前,林芝利创对于星环科技的持股市值约为7.72亿元。

作为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国产大数据台,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较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3.59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约为46.94%。不过,目前星环科技尚未能实现盈利。

IPO募资14亿上市首日大涨60%

从英特尔离职到在科创板敲钟,孙元浩花了九年时间。

资料显示,2003年孙元浩刚刚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就加入了英特尔。在英特尔的十年间,孙元浩最为人知的就是担任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CTO,负责英特尔Hadoop发行版的研发和产品化工作。

2013年,孙元浩正式从英特尔离职并开始创业,星环科技由此诞生。这一年,也被市场视为“大数据元年”。

据招股书介绍,作为一家企业级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商,星环科技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台、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已达到业界先进水。目前,公司已累计有超过1000家终端用户,分布在金融、政府、能源、交通、制造等众多国民经济支柱领域。

2019年至2021年,星环科技来自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1.6%、16.2%和20.3%。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万达信息等都曾是星环科技的主要客户。

在成立的第十个年头,星环科技A股梦圆。据了解,此次星环科技以47.34元/股的价格,共发行新股3021.0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4.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13.48亿元。

10月18日,孙元浩在科创板敲钟,星环科技正式登陆A股市场。上市首个交易日,星环科技盘中最高冲至78.5元/股,尾盘报收76元/股,涨幅60.54%,振幅30.25%,成交额13.42亿元,换手率73%。截至10月19日收盘,星环科技报72.88元/股,回落4.11%,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54%。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星环科技背后有着多家明星机构的支持。目前,孙元浩为星环科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24%。腾讯旗下林芝利创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8.77%。以星环科技当前股价计算,林芝利创的持股市值约为7.72亿元。

此外,财政部联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持有星环科技5.59%股份,为公司第三大股东。A股上市公司恒生电子、信雅达分别持有星环科技2.2004%、0.8692%股份。深创投、中金公司旗下中金祺智对于星环科技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298%、1.8776%。

年均研发费用过亿目前尚未盈利

背靠多家明星资本,星环科技如今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属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星环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09亿元、1.09亿元、1.4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2.66%、42.11%和42.46%。三年间,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3.59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约为46.94%。

截至今年6月末,星环科技已获授权境内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及境外专利8项,已取得软件著作权328项。

2022年6月,星环科技的多个产品或子产品入选Gartner发布的《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供应商识别指南》,在识别的8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中,公司入选产品覆盖其中7类,是覆盖超过7类或以上产品的四家厂商之一,以及覆盖多模数据库的四家厂商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星环科技目前尚未盈利。2019年至2021年,星环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2.6亿元、3.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11亿元、1.84亿元、2.4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31亿元、2.22亿元、2.82亿元。

星环科技预计,今年前九月营业收入为1.6亿元至1.93亿元,同比增长17.86%至41.7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3亿元至2.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24亿元至2.6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由于所处行业属于新兴市场,星环科技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较高的费用投入力度而未能覆盖收入,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除了研发投入力度高之外,2019年至2021年,星环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49亿元、1.55亿元、2.03亿元,占各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5.59%、59.75%、61.42%。(●长江商报记者蔡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