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0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帮扶资金,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持,鲁掌镇实施的中国农业大学——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验示范村项目,经一年半的建设正式开业。

怒江州委常委、泸水市委书记余剑锋在开业仪式上表示,我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了“山、水、田、房”深度融合的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小云教授。


(相关资料图)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小云教授表示,乡村肩负着涵养生态巨大的社会责任,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任务,要拓展乡村的经济空间,古炭河是为怒江建立一个未来乡村的模板,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要把金子和银子留在农民群体的腰包里、留在乡村集体经济的账户里。

据悉,2021年3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区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签订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立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区位、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助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合作。

怒江州在泸水市建立“李小云教授专家工作站”,选定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自然村开展乡村振兴实验示范,目前已相继完成三河村国土空间规划、古炭河核心示范区规划草案、合作社组建、接待中心、会议室、妇女工坊、乡村酒店和田园综合体等的设计和实施。

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创造了怒江州的五个第一。首先是建立了怒江州第一个自然村域的专业合作社——怒江古炭河乡村文旅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覆盖了92.3%的农户。合作社前期参与项目建设,以工代赈,增加收入,实现在地就业,业态建成后,主导运营,群策群力,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设计并建立了一产三产深度融合的农文旅复合业态。从灌溉水渠恢复与景观营造、大棚特色蔬菜种植、冷水鱼养殖、稻田养鱼、荷塘景观、四季果园等建设内容到田园综合体的系统打造,磨坊、水碾坊等农耕文化的恢复,嵌入式民宿、特色餐厅、咖啡厅、妇女工坊等的新业态的设计打造,实现了一产与三产的深度融合。

三是培养了怒江州第一个乡村CEO。李余昌是古炭河自然村聘请乡村职业经理人。中国农业大学与腾讯共同发起的“乡村CEO”培养计划为李余昌提供了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

四是建立了一整套乡村资产增值业态运营,村集体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古炭河文旅产业的利益留村和分配机制、乡村振兴的组织机制和党建引领机制等不断研究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怒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是建立了一个企业出资、大学提供理念支撑、地方政府主导、村民深度参与的乡村建设新模式,项目由中国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援建提供帮扶资金,中国农业大学提供先进的理念及技术支持,充分动员群众,组建合作社,建立运营和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地方政府主抓落实,在新业态建设中提升了干部的实践能力。作为受益主体的村民,全方位参与项目建设,加强了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强化了基层党建,培养了一批乡村工匠,提升了乡村自我管理和运行能力。(罗浥萌 于洪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