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溪流,茵茵绿地,片片古树,方方耕地。走进高州市石板镇灯笼坡村,古朴恬静的气息迎面扑来。顺着柏油路进到村中,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楼房,一边是蜿蜒的河流与青绿的耕地,远处还有层层古树群。“国家森林乡村”是灯笼坡村的名片,村内现存古树群面积达650亩,是广东楠木和红锥木的采种基地。

灯笼坡村是石板镇“一镇一村”的重点示范村,也是该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年来,灯笼坡村从河道整治、道路硬化拓宽、制度化开展卫生清洁等方面着手改善村居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绿色发展深入人心。2022年,石板镇灯笼坡村被评为“高州市十大美丽乡村”。

乡村蝶变▶▷

臭水河变清澈了

在灯笼坡,一条小河流穿村而过。进到村口,河边古树郁郁葱葱,河面波光粼粼。

村民告诉笔者,以前未开展河道整治的时候,河水里经常漂浮着垃圾、杂物,整体水质较差。“要是遇到大雨天气,河边的泥土、垃圾还会被雨水冲进河中。”

变化发生在去年,灯笼坡村开展“一河两岸”河道整治。村党支部发动村民乡贤齐努力,集中人力物力修筑河堤、清理垃圾、改善水质,河水日渐清澈起来。

河道整治只是第一步,灯笼坡村打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系列“组合拳”——道路拓宽和硬底化、建立垃圾统一回收点、解决环境“顽疾”……去年,该村拆除危旧房69间,整治黑臭水体3.5公里,铺设柏油路2.5公里,村道基本完成硬底化和绿化改造,村中的主干道由以前的3.5米拓宽至5米。

村中惠民便民场所也多了起来。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礼堂经过修缮焕然一新,成为党员干部培训学和村民活动的新空间。党建主题公园、记忆公园、文化广场、廉政公园、党日议事亭、清风竹径、清风亭等各式活动场所丰富了起来。傍晚漫步在灯笼坡村,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口袋公园里老人在乘凉闲谈,处处都是一幅幅优美的乡村风景画。

人人参与▶▷

建设美丽家园深入人心

7个“口袋公园”、96个“小三园”(菜园、花园、果园)在灯笼坡村各处分布。笔者走访发现,灯笼坡村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村民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一处自然村“口袋公园”的建成往往引来未建有“口袋公园”村羡慕的眼光,其他自然村不甘落后,许多村民乡贤自发募集资金,在村里建设“口袋公园”。

菜园子是灯笼坡村“小三园”里面最受村民喜爱的板块。笔者走访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立有小菜园标示牌。每一个菜园子都是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因地制宜打造的“小三园”之一。

村中设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列有环境整治栏、评比结果公示栏,墙上对应的评判指标公开透明。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表现出色的户主会进入评比红榜,表现较差的户主则会进入黑榜。“现在走在村道里,已经很难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或者随意丢放的杂物。”

村里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热心乡贤捐款捐物百万元,支持村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百余名工匠投身到美丽乡村工程中来;村里的巾帼护家园志愿队和河流道路巡护队定期巡护村庄环境,守护美丽家园成了村民共同的信念。

擦亮底色▶▷

打造石板森林公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灯笼坡村种植石板特色品种“贺石大米”,还种植有牛奶蜜枣、沃柑、甜薯、火龙果等。2021年,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灯笼坡村流转300多亩土地,建成200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种植嘉宝果和凤梨释迦40余亩、五指毛桃和牛大力等南药80余亩、桂味荔枝超2000亩,形成以水果、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灯笼坡村的桂味荔枝是高州最晚熟的荔枝。据了解,由于灯笼坡荔枝果树抗灾能力较强,成花率较高,尽管受年初低温天气影响,今年灯笼坡桂味荔枝产量也超150万斤。3年,灯笼坡桂味荔枝均产量超300万斤。

初具规模的灯笼坡桂味荔枝形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到开展荔枝为主题的定制采摘式游玩路线的全产业链模式。在擦亮“高州荔枝”品牌的共同行动下,荔枝逐渐成为带动灯笼坡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此外,“国家森林乡村”灯笼坡村还拥有丰厚名木古树资源。灯笼坡村现存古树群面积达650亩,拥有数百年树龄的楠树与红锥木,是广东楠木和红锥木的采种基地。

灯笼坡村党支部书记许如光表示,灯笼坡正在着力打造石板森林公园,在古树群中修建观光通道、观光台以及供游客游玩的基础设施。公园建成后可以发展旅游服务业,将保护名树古木与乡村观光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带动村民拓宽致富路。

喜看乡村换新颜

灯笼坡村党支部书记许如光:

“生态好了,村里的荔枝也好卖了”

灯笼坡村是国家森林乡村,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过去知名度低。自从大家齐心协力把灯笼坡村良好生态展现出来,周末慕名而来观赏古树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生态好了,村里的荔枝也好卖了。不少村民说,今年的荔枝不愁卖,而且售价还比往年翻了一倍。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里的荔枝产业,在村里组织开展“灯笼坡桂味荔枝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大大提升了灯笼坡荔枝的知名度。(苏斯铭钟孟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