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愈发密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社会氛围日益和谐、民生难题逐项化解……在廉江市,这些悄然发生变化的背后,是该市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模式,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治理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廉江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赋权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调动各方力量资源,在城市辖区范围内开展“吹哨应哨”行动。以“吹哨”回应民生诉求,以“应哨”破解民生难题,廉江市做到“吹哨”声声响,“应哨”件件结,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让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在一次次的“哨声”中根除消解,确保廉江市的城市品质提升获得强有力的“软件”支撑。

街道社区联动

创新基层服务机制

作为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让街道党组织发挥出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作用,让街道的“哨声”更响更有力,是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廉江市罗州街道辖区内的工业品市场,因年久失管,市场三楼天台杂物堆放、乱搭乱建、种菜种树种花、圈养家禽等存在数十年的“旧患”,让居住在此的群众生活指数大打折扣。

随着罗州街道“大工委”一声“集结哨”响起,驻区成员单位纷纷“应哨报到”,市场监管局和市场物管局主动联合罗州街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逐户上门征求工业品市场群众意见,做通群众思想工作,40多名党员干部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铲泥土、搬杂物、清花木、扫落叶、拆遮篷,在短短三天内整治环境面积超6000方米,彻底清除了压在群众心中30年的“心头大患”。

在此居住了将30年的姚姨对本次整治大行动表示“好欢喜”,并积极配合,主动清理门前所有杂物。“清理的这些杂物我还卖了300多元。”姚阿姨开心地说。

2021年开始,廉江市在街道社区推行“大工委”“大党委”制度,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党组织等联合社区党组织共建“1+N”联合党总支(党委),升级建强3个街道“大工委”和19个社区“大党委”,吸纳130多名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担任街道社区兼职委员,构建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服务机制。自推行“大工委”“大党委”制度以来,3个街道19个城市社区共召开190多次联席会议,共为街道社区解决民生实事230多件。

时状态下街道社区的“哨声”响了,各级单位都能参与进来。那么在紧急状态下,大家能否第一时间听得见?能否第一时间叫得来呢?为进一步推动“吹哨应哨”行动与“急转换”机制产生联动效应,廉江市委组织部重点实施“急转换”三级应哨工作机制,根据状况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影响程度分为Ⅰ级(紧急)、Ⅱ级(较急)、Ⅲ级(时)。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求驻区所有在职党员就地转化为应急人员,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统一指挥,主动承担艰难险阻的工作任务。

今年台风“暹芭”逼廉江时,罗州街道立即发出“Ⅰ级”响应预警,各社区“大党委”即时“吹哨出动”,驻区所有在职党员第一时间“应哨报到”,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地址及需转移的群众名单层层上报,辖区各级党组织联动出击,携手楼长、巷长、街长、网格长“四长”逐户排查逐一劝导,争分夺秒与台风“赛跑”,在台风来临前,将76户205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为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治理水,确保“时吹哨”能志愿服务、调解纠纷、文明创建,“急时吹哨”能疫情防控、防风防汛、应急处置,廉江市以党建网格为载体,整合综治、创文、民政等各领域网格资源,将市区范围内划分为225个网格单位,创新推行“网格化+吹哨应哨”全网格响应机制。依托“大工委”“大党委”“包联包创”三项制度,廉江实施“三台四长制”常态化管理机制,机关党员干部上街履职任街长,两新组织、文明经营户任巷长,热衷于志愿服务的退休老党员干部任楼长,社区干部任网格长,主动形成“街—巷—楼—网格”全覆盖精细化治理体系。

志愿者群众携手

提供精准化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员志愿者更像一盏指路灯,自己要先‘亮’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廉江市致善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庞营裕说,为提高志愿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之间的“供需”匹配度,廉江市依托“红马甲穿城”党群志愿服务点单台,打造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链条式供需服务机制,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量身定制精准化志愿服务。

暑假期间,在外务工的吴妈妈在志愿服务台“点单”。不久后,她便收到了社区干部发来的现场视频。看到孩子在教师志愿者的指导下表演刚学会的手指舞,吴妈妈脸上泛起笑容。“寒暑假期间,孩子的看管让人头疼。教师志愿者能在假期抽空为孩子开展课外兴趣培养教育以及作业辅导,为我们分担了很多压力。”吴妈妈介绍,阳光家教队接到“派单”后,了解到罗州街道新东社区有不少留守儿童,便组织教师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孩子们免费送上“家门口的假期课堂”,有效解决了孩子们暑期无人陪伴、学业无人指导的难题。

今年以来,廉江市以开展“红马甲穿城”党群志愿服务行动为主线,致力于打造邻里家政队、阳光家教队、橙蜂志愿队等十大志愿服务品牌队体系,提供“N”种专业服务,拓展“10+N”志愿服务品牌新体系,健全“双台五机制”管理制度,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一对头发斑白的搭档正在维持队伍秩序。这对相携相伴30余年的老夫妻肖联智、方小梅,将助人为乐作为晚年精神享受,携手加入了常青志愿服务队,披上红马甲,用心中的爱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该夫妻所在的常青志愿服务队,是在廉江市十大志愿服务品牌队基础上,首支以“银发力量”为主的党群志愿服务分队,队员由老党员、老军人、老工人、老干部、老乡贤等“五老”人员组成。目前该服务队共有志愿者205名,均年龄66岁,其中党员177名。他们坚持做到主动“应哨”,“闻哨”必到,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文明创建、纠纷调解、安全引导等工作。常青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打破了老人实现社会价值的年龄桎梏,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还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

针对城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的实际,廉江市制定了深化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十项措施”,主动吹起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哨声”,全力推进“橙乡暖蜂”服务行动。相关志愿服务品牌队积极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义剪、健康义诊、夏日送清凉等服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文明交通、急救技能等专业培训。

此外,廉江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橙蜂驿站、青年之家、爱心驿站、志愿驿站等5大类服务网点,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1+5+N”暖蜂服务站点体系,引导饿了么有限公司成立廉江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锻造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主心骨”。

多方小区联建

打造社会共治圈

“三无小区”因无主管部门抓、无物业公司管、无物防人防措施,治理较为复杂,安全隐患多,正成为城市治理的顽疾,也成了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安装了新的阳台扶手栏,现在走楼梯都感觉安全多了。”家住南街社区住建局宿舍大院1幢401房的许姨摸着全新的不锈钢扶手,看着大院里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特别感慨。曾经的住建局宿舍大院,墙壁上各种电线电缆杂乱散落、走道硬件措施残旧、车辆到处乱停乱放,有些车辆甚至堵住各栋楼的楼梯口,居民出入非常不便,导致安全隐患巨大。如今,住建局宿舍大院焕然一新,线缆整齐有序、牢固安全,新规划的停车位上整齐有序地停放着机动车,同时还专门聘请了“红色物业”进行日常化管理,停车位租赁费用有效激活了小区的“造血功能”,充分弥补了物业管理费用不足的问题。

廉江市罗州街道南街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推行“123”三无小区治理新模式,让住建局宿舍大院成为“三无小区”改造成功的佼佼者。该大院通过设置一名主管单位专职房管员,将房管员的联系方式在小区上墙公布,方便有需要的小区居民日常联系;同时引进“红色物业+胜哥调解工作室”双入驻,以及建立“社区大党委—小区党组织—邻居理事会”三级组织体系,定期召开小区党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居民反馈问题。以“小区吹哨,多方应哨”联建机制,廉江市住建局宿舍大院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昔日的“三无小区”蝶变“红旗小区”。

目前,廉江市已将“三无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提上日程,计划对城镇2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各小区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2年底完工第一期6个子项目。

小区的“哨声”响起了,如何让党组织服务“应哨”而到,真正巧解“千家结”,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呢?廉江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小区吹哨,调解部门应哨”为模式,“和家工作室”“胜哥调解工作室”“邻居理事会”“老干部商事议事所”等一批基层治理点在党建引领下纷纷建立,协调解决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刚刚退休不久的陈聪原本是小学校长,退休过后,他便主动加入“和家工作室”,担任锦绣华景“和家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所居住的城南街道锦绣华景小区总户数为6400多户,常住人口2万余人,矛盾纠纷时有出现。锦绣华景“和家工作室”成立后,陈聪和他的团队伙伴经常主动登门调解纠纷、解决难题,许多棘手问题和纠纷在小区内就能够和谐解决。

凭借善听意见、吸纳建议、处事公正的风格,“和家工作室”在小区业主中形成了较高威信,不少离退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热心公益的业主纷纷加入“和家工作室”志愿者队伍。

截至目前,廉江全市共84个入住小区建成“和家工作室”,建成率95.45%,志愿者共有352人,为贯彻落实“支部建在小区上”制度,按照“应建尽建”原则,越来越多小区已逐步建立“和家工作室”党支部,“和家工作室”支部党员在小区治理、政策宣传、防溺水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方日报记者李廷睿 通讯员张思燕宣俊宇 黄廉恩戚凤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