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天空经常灰蒙蒙一片,不少河涌甚至发黑发臭,现在蓝天比例明显提升,河涌也变得干净无异味了。”在佛山市民林福江的镜头下,这十来年,佛山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从“污染大市”蝶变成“生态绿城”。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林福江常年拍摄佛山风景,他对南庄镇印象较深。南庄镇是建陶名镇,顶峰时陶瓷年出口额占到佛山市的80%、全国的60%,但十多年前这里尘弥漫、河涌恶臭,一度沦为污染“重灾区”。经过多年整治,如今的南庄重见碧水蓝天,曾因环境恶化而绝迹的鹭鸟也重返绿岛湖。

南庄环境的改善只是佛山建设生态绿城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市不仅多次进行生态环境领域的制度改革,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样本,还创新治理手段,不断提升治理水,优化营商环境,让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多项制度为全省首创

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之路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传统制造业的优势造就了佛山“中国制造名城”的盛誉,还交出了万亿GDP的成绩单。然而,由企业生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曾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的陶瓷产业为例,税收贡献率仅3%,能耗却占20%,粉尘的排放竟然占到九成。对此,佛山痛定思痛,誓言“拒绝污染的GDP”,以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

于是佛山开启了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进行多项制度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早在2012年,佛山就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后来升格为由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主任,五区党委、政府及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等37个有关部门均为成员单位,并率先推出最严环保责任制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从2013年至今,佛山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线而制定的环保政策也先后出台,形成严密的“大环保”监管体系和格局。

2014年,佛山又在全省首设“环保警察”,负责立案侦查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一改以往环保执法“单打独斗”格局。

一系列及时果断的举措,让人看到佛山建设生态文明之城的魄力与决心。这场生态蝶变的“城市革命”仍在继续。去年出台的《佛山市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更是改变以往治水思路,由流向治理、分散治理向流域治理、一体治理转变,由大江大河为主向干涌支涌转变。

《方案》中“全流域治理、强统筹推进、大兵团作战、分层次实施”二十字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佛山迎来水环境治理的历史转折,迈入治水新阶段。十年来,佛山在系统治污道路上不断探索出新经验。

“没想到经过整治,我家门口的臭河涌不仅变清了,还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累计超过100万人次。”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村民刘叔感叹道。

一系列努力下,佛山的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十年,这座工业大市先后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号殊荣尽收囊中,蓝天白云时时呈现,青山绿水成为常态。

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样取得累累硕果:连续四年消灭重污染天气,“工业污染标志物”二氧化硫浓度稳定保持“个位数”;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十年来,佛山走出了一条工业大城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之路。

创新手段根除症结

环境治理迎来新突破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不光要用狠劲、韧劲,还要用好“巧劲”,创新治理手段,找准问题根除症结。

深夜,一辆大货车行驶在南海区海八路上,车尾喷出一股黑,短短几秒便驶离监控范围。但这一幕早已被黑车电子抓拍系统记录下来。很快该货车司机就被处以200元罚款并记1分。

这样的黑车电子抓拍点位,佛山目前有175个。这种移动源污染防治“环保取证、公安处罚”的模式是佛山首创,不仅应用黑车电子抓拍,还结合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固定遥感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已推广成为全国样板。

除了黑车,在蓝天保卫战中,佛山还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推动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蝶变,实施铝型材、建筑陶瓷、日用玻璃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清洁能源改造,推动电力行业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市域划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分批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

然而几年,臭氧成为佛山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VOCs治理就是其中的关键。为此,佛山逐步推进涉VOCs企业整治提升,同时实施集中治污,先后建成多个家具、汽修行业集中喷涂中心。目前,佛山更是创新手段,用全链条监管的思路推进涉VOCs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治理,把环评、监管、监测、执法串起来,以定量化的监管模式,推进低效无效治理设施淘汰升级,帮扶企业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及环境管理水,还成功协调部分涉VOCs企业有机废水处置价格从最高2000元/吨,降到150元/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为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佛山同样创新治水模式。例如,从去年开始,佛山启动68个镇级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所谓“污水零直排区”,并非零排放,而是不直接排放到外环境。走进广东昕泰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自动化机器旁操作,一排排铝单板便被生产出来,产生的工业污水则通过地下管道流入自建的污水收集池,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出去。“我们在厂区铺设了327米管道,大多为地下管道,实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三管分流’,基本解决污水处理难题。”该企业经理彭树姚说。

当前,得益于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佛山多条穿越园区的河涌已稳定消除黑臭,且水质持续变好。

不仅如此,佛山还通过污水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和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等多项行动,让整治后的河涌变得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成为市民散步游玩的好去处。截至目前,佛山205条城乡黑臭水体和80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

年来,佛山也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战役之一,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以铝灰渣为例,佛山是广东省铝材加工企业最主要的集中地之一,产能约占全省的65%。全市涉铝灰渣产生的铝材加工企业约150家,年产铝灰渣约10万吨。此前大量铝灰渣“无处可去”,积压在厂区曾让铝材厂生产一度陷入困境。

如今佛山固体废物处置能力迎来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年铝灰渣利用处置能力达13万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较2018年增长了6倍,从2018年的11.6万吨/年,增至约66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置能力更是实现零的突破,达到7万吨/年。佛山还在全省率先构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第三方治理模式,为1万多家企业解决难题。

构建企业服务体系

为经济发展点燃“绿色引擎”

佛山作为工业大市,企业众多。如何推进环保领域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成为一大重要课题。

年来,佛山不仅是全省首个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城市,还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创新开展“区域(规划)环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环评审批改革。

进行环评审批改革有何好处?

以往要花一两个月、费用十几万元编制大几百页报告书的项目,若符合要求,可简化为报告表,难度和费用都大幅降低。以往要编制报告表的项目,若符合要求,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办理时间缩短70%。那些“拿地即开工”“带方案出让地块”项目,环评当日即办。

“企业尽快落地解决的不仅仅是环评手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帮助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时机。”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佛山正在环评审批领域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一日办结,同时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两证合一”改革试点,探索企业环评与排污许可“一次申请、一证办理”,减少重复申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效能。

过去十年,久久为功,佛山蝶变,创新成为环境保护向前发展的永恒生命力。

征程不止步,昂首更向前。接下来佛山将继续发力,让城乡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位于全省前列,塑造“半城山水满城绿”的城市风貌。(●撰文:刘明黎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