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的80.57亿元,到2021年的318.48亿元,GDP十年增长272.2%,这一数据大幅跑赢全国42.7%的均增长率。

全区6973名相对贫困人口、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出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尾市城区紧紧围绕“服务全市、发展城区”的基本工作定位和“首善之城、善美之区”的基本目标定位,稳中求进、奋发实干,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翻开城区的成绩单,一项项荣誉,记载了十年前行脚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获得“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广东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维稳工作示范点”称号,民生保障和行政服务不断升级。

“建设‘高端产业创新区,宜居城市后起新秀’”,十年前,汕尾市城区定下目标。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兑现了哪些承诺?

城区要发展硬件是基础

中央商务区、金町湾滨海旅游区、高新区中心园区3个起步区建设加快,市政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红海西路建成通车,通航路、红海中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全面拓宽优化……作为对外展示汕尾形象的窗口,汕尾市城区在过去十年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16.9方公里拓展至36.16方公里,老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文旅深度融合,逐渐从一座滨海小镇迈向人文魅力凸显、宜居活力十足的现代化城市。

“以前坐摩托车,沿着市区主干道,20分钟就能逛遍整个市区,没什么特色,现在变化太大了。而且,我们家门口就有高铁站,不久还会有速度更快的广汕高铁通车。”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居民蔡女士表示,年来汕尾的城市面貌和交通建设变化非常大,让她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

如何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十年来,城区锚定“东西南北中”拓展区,打造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商贸、医疗“六个中心”的目标定位,中央商务区、红草高新区、保利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各领风骚。吉祥路、汕马路等城市支路68条、背街小巷26条道路改造,红海西路、金鹏路西段、四马路等34条“断头路”打通。

而老路征拆之难,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一名征迁干部回忆,当他兴冲冲回家,跟老父亲说四马路要改造,自己就负责征迁工作时,父亲的回答冷冰冰的:从你刚出生就说要拆,现在你都结婚生孩子了,拆得成吗?以前又不是没喊过。而在几天后,这条路居然真的挖掘机轰鸣,工程车穿梭,开启了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

加装电梯、增配停车位、改造电线……据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城区完成“一村(社区)一主题公园”79个,推进市区6个口袋公园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新建改造厕所142座,全区所有行政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69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5个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区要进步产业是底气

城区红草镇的晨洲村,是广东十大特色产业名村之一。它的特色产业远闻名,就是生蚝养殖。晨洲村的蚝田面积达一万多亩,是村子陆地面积的20多倍。全村家家户户都从事蚝产业,蚝产业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兴村富民的“法宝”。

过去十年,城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扎实做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累计完成土地收储4万多亩,显达广场、信利城市广场、汕尾金融中心、星河湾、保利金町湾、深汕中心医院、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大型项目落地建成。信利、比亚迪、天贸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投产。

此外,城区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G产业加快发展,完成5G基站建设886个。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新增省级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64.61亿元、工业技改投资100.69亿元。

而在营商环境方面,如今企业在城区办业务、找政策、提诉求、查信用、招人才、融资金、拓商机这些需求,都能在APP“粤商通”上完成操作。特别是在全省率先推出“秒批秒办”的“智能审批”模式,企业群众在手机上只需填写注册信息、刷脸认证和无纸化签名,10秒就能申请营业执照,让企业办事“足不出户”“全天候不打烊,掌上可办”。

城区要宜居服务是关键

在“网红打卡地”金町湾旁,城区马宫街道上,藏着一家“网红”长者食堂,为当地老人圈津津乐道。2019年,金町村就进行了长者食堂的探索,2020年6月建成并正式启用,为村里有需要的长者提供配餐、送餐等服务。

十年来,城区着力打好民生攻坚战,切实增进百姓福祉。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撤并麻雀学校19所,新改扩建学校20所、幼儿园10所,成功实现教育“创均”“创强”。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救助等报销比例达到100%。开辟居家养老服务,完成马宫长沙村等4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并运营“长者饭堂”“爱心食堂”21处。

今年8月18日,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汕尾召开。特别是红草镇以镇街党委为中心,建立镇街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四个统一指挥协调的“一中心四台”,重塑了镇、村、组横向三级基层治理架构,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成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全省样板。

十年来,城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案件、网络舆情等指标均明显下降,无“两抢”警情天数达到364天。推动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推广应用“民情地图”,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民警”,实现各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台全覆盖,全区共有89个村(社区)达到省级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其中马宫金町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文亭、埔尾等5个村(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2018年法治广东考评和全省综治考评单项工作均排全省第一。

一线案例

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底色

今年8月24日,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成为汕尾市唯一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村庄。仅在2021年一年,这里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526多万元。而在2016年之时,军船头村还是泥砖房、违建房杂乱无章,牲畜家禽满地跑,垃圾到处堆放的混乱景象,是远闻名的省定贫困村。

2019年起,军船头村开启了全村的“三区三线”规划(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乡开发边界线)。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了全村农房风貌提升整体设计方案,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貌特色。

如今,依托这片荷花园,军船头村打造出荷塘酒店、荷花莲藕生态园等特色产业项目,结合特色农家乐、亲子游乐园、采摘体验区等配套提升颜值,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观光。

而在城区北部,从红草镇晨洲村到长沙村,一条全长约7.8公里,惠及人口1.3万人的“蚝情万丈”景观示范带沿线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全中国最“蚝”的地方,就藏在晨洲村。

“村里做好‘蚝’文章,拉动蚝养殖和蚝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形成蚝产业链。”晨洲村党支部书记黄智明介绍,目前晨洲村已有12家规模较大的蚝产品加工公司,有工人400多名。目前,全村年产值突破4.6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实现了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

“晨洲蚝”的品牌口碑,也带火了这里的生态旅游产业。全村以300多年的老榕树为中心,建立起集岛村历史根脉、商业休闲、文化集市、创客中心于一体的榕树记忆广场。加上村内的海湾台、蚝文化展示馆、万亩蚝町景观桥、钓鱼台、观鹭台等十多个特色景观项目,晨洲村也因此获评“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南方日报记者彭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