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湾“和灯”谊长情深

陇南日报记者杨丽君

以“灯”会友,以“灯”增谊。2月2日至3日,正是农历正月十二、十三,记者来到武都区鱼龙镇刘家湾村、宁家山村采访了“山”“湾”两村高山戏“和灯”盛况。


(资料图)

刘家湾村与宁家山村均属鱼龙镇前片区“五山五湾”,两村壤地相接,山岭相连,相距车程不到半小时,据当地老人介绍,两村自古就是“友谊村”,“和灯”传统亦有百年之久,是两村情谊世代相传的“法宝”。

2月2日一大早,刘家湾村灯唱表演队前往宁家山村“和灯”,车停到村外,灯唱队边歌边舞行进至宁家山村内。这时,宁家山村“灯头”、灯唱队、群众也已早早在村口迎接,两村灯唱队相会后,随即进行牌灯交换、“头把戏”“头旦”接迎等一系列盛大的欢迎仪式。

当日,主要由刘家湾村灯唱队在宁家山村进行“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走过场”等程式的表演,该村的演员及群众亦受到宁家山村群众的热情招待,被邀请入席观看演出。

除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和精彩的演出外,宁家山村还精心准备了美味的菜肴,由村里统一“派饭”招待来自刘家湾村的演员、群众。待晚上的演出完成后,全村的演员、群众还会举行隆重而神秘的欢送仪式,直至深夜结束。

到了2月3日,由宁家山村群众到刘家湾村进行“和灯”,其程式基本相同。至此,整整两天、一来一往的“和灯”仪式才算结束。

“‘和灯’并非每年去对方村里进行,如果当年只有一个村‘办灯’,另一个村就会去邀请这个村来本村演出,这也是‘和灯’的另一种形式。”刘家湾村村民刘世华感叹,以前“和灯”时受交通限制,灯唱队演员群众都是当天起个大早,跋山涉水,一直步行至对方村里,返回时已是深夜,这也足见两村深厚的情谊。

“我们把‘和灯’传统继续延续,就是要将两村的情谊不断传承深化。”此次刘家湾村的“大灯头”刘新平说。有了融洽的邻村关系,几百年来,刘家湾村、宁家山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群众从未因土地、林木等问题而起矛盾纠纷,友谊也愈加深厚。“我们年轻时去宁家山村的坡地拾柴,宁家山村的群众从未阻挠;直至现在,若有不认识的两村年轻人起纠纷,当听到是这两个村的,马上握手言好……”

如今,两村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经济活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目前,宁家山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短板逐步补齐,文化元素得到有效挖掘,致富产业逐步发展。刘家湾村也已于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通村通社路和村内巷道全部硬化完成,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都高山戏,主要分布于鱼龙、隆兴、佛崖、甘泉等地,被专家赞誉为“中国戏曲研究的活化石”,深得民众喜爱,是当地群众的精神食粮。鱼龙镇党委书记王海飞介绍,挖掘、抢救、传承、保护好高山戏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切实推动当地乡村治理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助力乡村振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