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迷你农机”让山区农业强起来

陇南日报通讯员刘建军

“现在的微型农机就是好,体积小、功能多,经济又实惠,特别适合我们山区小地块耕种。”当下,走进成县的田间,谈起微型农机的好处,群众赞不绝口,微型农机已经成为群众生产的好帮手。


(资料图)

近年来,成县聚力“智慧农机”应用,不断提升农机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引进了适合山区农业耕作的植保无人机、微型收割机、中药材收获机等微型农机。在成县纸坊镇韩山村的小麦地里,只见农技人员手持遥控器,查看智能显示屏,按下起飞按钮,一架无人机便腾空而起,升空、旋转、平移……无人机低空掠过农田,均匀地向下喷洒着农药,短短几分钟,一片麦田就喷洒完了。

“今年我们依托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项目,出动6台植保无人机,集中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镇8400余亩小麦田开展喷洒农药管护飞防作业。”纸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文镜介绍说。

无人植保机的应用,让群众头顶烈日喷洒农药的农忙景象成为“过去式”。

“以前人工种植板蓝根,一天最多种半亩地,现在用上播种机,每天可种30至100亩。板蓝根的播种、采挖有了这些‘铁家伙’帮忙,省了我们不少事。”提起现代农业机械,成县合义诚供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刘志锐深有感触。他不仅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还是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大涧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是青岛帮扶成县的干部,肩负着东西协作产业帮扶的重担。

成县二郎乡依山傍水,是优质的中药材产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长期以来,种植散户还是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天然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2021年,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时机,二郎乡与青岛城阳区河套街道共同推进,在二郎乡成立成县合义诚供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板蓝根1000余亩,投资80余万元采购了板蓝根种植一体机、收药机等农业设备,推动农特产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如今,播种、采挖、加工等环节都用上了先进的农机具,不仅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现在家庭农场使用604型拖拉机,一天能耕25亩。不但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把我们也从低效率劳作中解脱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特色产业。”二郎乡泥功山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马新让说。

马新让是一名普通农民,2022年在二郎乡发展板蓝根产业的号召下,流转土地110余亩种植板蓝根。因自己没有农机具,雇佣当地农机手、拖拉机耕作,每亩的耕作成本在300元以上,仅此项支出就超过3.5万余元,成为家庭农场很重的负担。

“去年6月份,我享受了政府农机补贴,花7万多元购买了四轮拖拉机、板蓝根种植一体机等微型农机,现在每亩耕作成本由300元降到7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农场经营负担。”马新让说。

“2022年,成县农机总拥有量达到32601台(套),完成机耕43.556万亩、机播21.86万亩、机收20.65万亩,农机化率达到58.56%,农机总动力达到23.13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6575万元,农机经营纯收入2882万元,为山地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农机装备支撑。”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亮说。

近年来,成县把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方式,主动把技术培训、安全操作培训、政策法规宣传送到农业生产一线,打通了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