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推动体育行业结构优化、流程再造,实现深化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目标。

 

数字经济时代下,体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当体育文化遇上数字经济,2022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论坛应运而生,于12月22日成功举办。

论坛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国内数字藏品发展状况、行业变局与未来发展方向,对如何做好文物藏品、文创产品等的数字化开发,如何打造非遗、博物馆领域经典数字化IP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博物馆副馆长吉伟东为论坛致辞。他表示,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对体育文化展现的作用也被不断强化,应紧紧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本次论坛就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未来前景以及如何做好体育文化数字化等进行共同探讨,以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推动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增强体育文化影响力,积极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体育文化力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树立数字思维,弘扬体育文化》的主题分享中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深刻认识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下,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任务;三是推动体育文化数字化的几点建议。他指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数字市场,网民规模相当于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蕴藏巨大的数字化消费需求;同时,高质量的数字化发展将引领创造新需求,更大的消费潜力通过数字化发展将被进一步释放。

吉首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白晋湘发表了《非遗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主题演讲。他分享到,传统的采访、记录、拍照、实物收藏等简单的资料收集方式,不能充分保存、传播和利用传统体育非遗。数字化技术所具有的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的优势,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便捷、智能和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因此要利用数字技术对体育非遗进行长久保存并建立数据库等平台。

创造可持续的遗产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基本承诺,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如何传承中国奥林匹克遗产?温州大学教授奥林匹克运动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带来了《中国奥林匹克遗产传承与体育文化数字化新使命》的主题分享。他在分享中指出,中国体育文化数字化的新使命,第一是体育的跨场景数字化趋势;第二是奥运城市运营数字化;第三是奥运场馆智能化和数字化融合;第四是通过数字化赋能奥运旅游服务;第五是推进奥林匹克教育数字化;第六是实施奥林匹克文化服务数字化。

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单铁《关于体育文化数字化的思考》的主题分享中提出,体育文化数字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空间,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国际经验,国内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对体育文化数字化提出发展建议:可以适时制定出台体育文化数字化规划;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到体育文化数字化领域、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坚持学习借鉴与自我创新并重。

5G规模化普及的当下,可打造云端消费新体验、催生数字藏品等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中国电信集团文旅体行业总监刘飞《5G赋能体育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主题分享中指出,体育文化具备三种形态特征:首先,体育运动是传播体育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其次,体育空间及其承载的文化遗产和设施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再次,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和渗透性,体育文化不仅贯穿在体育产业的方方面面,还和教育、旅游、艺术等行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数字技术是手段,体育文化是根基,数字技术为体育文化创意和传播带来了无限空间。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论坛的举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探索“体育+数字”的产业路径和创新形态,将优秀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数字经济相结合,打造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助力体育以新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以新方式在数字空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