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任务。日前,记者从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英德市各地晚稻插秧工作已全面完成,逐步转入田间管理阶段。今年,英德市夏种粮食生产种植任务为29.1万亩。目前,该市已完成夏种粮食生产播种面积29.6万亩,其中晚稻播种面积26.6万亩,阶段性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夏种粮食种植生产任务。
抢抓农时机械化提升耕作效率
9月20日,走进英德市英红镇田江村田间地头,连片水稻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进行施肥、除草、喷洒除虫药物等田间管理工作。黄绿色的水稻抽出健壮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等待一个多月后的成熟。“虽然今年英红镇受洪水影响,晚稻插秧时间推迟了,但是政府部门及时带着人员与技术指导我们种植,我有信心将这片水稻田管理好。”农户张大爷说道。
英红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夏种粮食生产种植工作,今年7月,镇党委、政府邀请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工作30余年的农业种植专家到新岭、锦田等村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现场会,从选种子、施肥、杀虫、预防病虫害等方面“手把手”教学。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粮食种植户、有意愿种植粮食的村民100余人次。
同时,压实各村(社区)责任,推动粮食生产。如新岭、田江村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专业户+农户”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其中,新岭村成立英德市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田江村成立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提高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化水平,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水头村党总支发动得力,群众种粮意识强,连小面积农田都种上了粮食。该村还发动乡贤助力粮食种植,英德禾业泓科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发种植粮食面积达150亩。”英红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8月,随着田江、星光两个村委兜底播种的连片291.77亩晚稻机械插秧完毕,英红镇最后两块较大面积的晚稻“拼图”一片“飘黄”。目前,英红镇完成晚稻种植面积达9632亩,完成率为120.17%。
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英红镇还将目光聚焦到撂荒耕地上,以连片撂荒地块整治为切入点,逐块图斑向责任村委“问方法、推行动”,力争做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完成季节性撂荒整治。
截至目前,2022年英红镇撂荒耕地整治任务为260.34亩,现已完成490.6亩(其中图斑外整治约110亩)。英红镇将继续实行拉网排查、逐宗过关,贯彻落实全面消灭15亩以上连片可复耕撂荒耕地的硬任务,全力杜绝撂荒耕地出现。
丰收在望撂荒地复耕充实“米袋子”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英德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部署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并密集开展粮食安全生产调研,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一方面,英德市召开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英德市春季农业生产和农机闹春耕暨英德市丝苗米产业现场推进会等,广泛宣传粮食生产宣传工作。同时组织动员各镇街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粮食生产期间全市共发放《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累计9929封,横幅累计悬挂560多条,派发农业科技资料6000多册。
另一方面,成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农机事业管理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技术人员组成的6个工作组,深入农村第一线,督导各镇街积极开展粮食安全生产,密切关注并掌握各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动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完成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同时,英德还加强山区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解决粮食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不足和烘干设施短缺等问题。统筹调动英德市五大区域性农机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粮食生产预计机耕面积55.66万亩、机种面积14.88万亩,投入农机总动力28.64万千瓦,农机具6626台套,检修农机具7123台套,培训机手、修理人员132人次。
同时,英德市各乡镇也纷纷拟定行之有效的粮食生产措施。
九龙镇拟定“6+1”模式(“6”是水稻种植模式:即农户自种、企业或大户承包、企业+经济合作社、企业+村民、经济联合社+企业、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1”是大豆种植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推动撂荒耕地复种粮食。
白沙镇抢抓农时,早谋划、早发力、早安排,从技术、土地流转、资金给予支持,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新机遇,全力推进粮食生产,牢牢抓好群众的“米袋子”。
英红镇始终坚守粮食安全红线,通过整治复耕连片撂荒耕地,拟定鼓励双季稻水稻种植举措,有效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双增。
大洞镇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制定《大洞镇种植早稻生产奖补方案》,提升农户生产粮食的主动性,并实行镇与村签订《大洞镇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积极化解影响粮食生产不利因素,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到位。
桥头镇通过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活”撂荒耕地,积极推行土地整合、流转承包、置换等多种措施,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粮食。
西牛镇集中赤米村搁置耕地,由村“两委”成立英德市腾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在360亩的土地上种植水稻,既壮大集体经济,又添新粮食生产途径;东华镇将粮食生产种植任务分解流程化,育秧、办田、插秧等流程在不同阶段注重不同的工作任务,推进粮食生产任务的有力落实。(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张涓涓 苏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