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林沟村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因为缺少充沛水源,全村靠吃“望天水”生活,直到驻村第一书记陈天文的到来,让放心饮水成为可能。

守护村民饮水安全


(资料图片)

2021年4月,陈天文受丰都县烟草公司委派,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初到茅林沟村时,人畜饮水的艰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村民谭登发家,厨房半缸浑浊的存水是全家生活的依靠,打开水龙头滴水未出,墙角堆积的脏衣服气味难闻。谭登发说:“村子吃水是个老大难问题,有时一盆水用三遍,洗菜、刷锅、喂牲口,夏季酷暑难耐却无水可用,必须求助乡政府派车送水,运输后水质浑浊还有铁锈味,就这样每户也仅分到两小桶,喝水做饭都要精打细算。”缺水困扰着村民日常生活,也制约了该村产业发展。村民王彦辉是养牛大户,牲畜喂养、圈舍清扫都需大量用水,因为村里供水不稳,每天费时费劲运水,虽有扩大养殖的想法,但缺水难题让他打起了退堂鼓。饮水安全无法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面临挑战,推进乡村振兴更无从谈起。

陈天文决心将村民饮水作为帮扶突破口,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全村仅有一个取水点且水源枯竭,引水管网也老化破损严重,村集体供水难以保障。寻找充沛水源、争取建设资金,陈天文有了初步计划。

陈天文向村委会提出想法时,大家没有信心也不看好:这里危岩陡崖、沟深林密,水源哪里容易找到?陈天文没有气馁,决定独自跑山找水。带着铁铲等工具每天攀爬七八公里,山林崎岖难行,四周遍布荆棘,脚下青苔湿滑,手边岩石锋利,头顶山风呼啸。数不清的滑倒与摔伤,伤疤遍布双腿,甚至左脚被竹尖刺穿后跌倒摔伤了腰,想到村民的用水渴望,53岁的他休息两天后又蹒跚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寻找,陈天文为全村找到4处新的取水点,望着山泉流出,他疲惫的身躯瞬间轻松了。

有了水源只是第一步,还要铺设引水管网。因村集体没有多余资金,县烟草公司主动捐赠10万元。饮水保障工程启动后,陈天文带头搬运水泥、架设管线、运送物料,组织村民肩扛手拉将物资设备运上高山。经过夜以继日地奋战,19立方米的过滤池、3600米的管网铺设和净化设备安装完成,全村安全供水有了坚实保障,陈天文黝黑的脸庞瘦了一大圈,内心却十分欣慰。

今年七八月,重庆大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干旱,太平坝乡缺水尤为严重。“全乡十几个村子都遇到饮水困难,茅林沟村是个例外,陈天文的饮水保障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确实为群众办了大好事。”乡政府负责人表示。再来谭登发家,他正拧开水龙头淘米做饭,小院里青菜长得鲜嫩水灵,“今年夏天高温高于往年,但我们吃水不再犯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浇灌菜园都很方便。”

10月底,为了将还未接入管网的饮水点利用起来,陈天文带领驻村队员再次翻山踏勘,因雨后湿滑不慎摔落,造成颅脑损伤、内耳出血、全身软组织挫伤。但面对累累伤痕,他却十分淡然:“我身上还担着茅林沟村336口人的饮水希望,不能垮下。”

带领群众振兴乡村

每周走访脱贫户是陈天文的重要日程,“我们村属于典型留守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孤寡老人无人照料,遇到生病或者急事就麻烦了。”2021年11月,残疾人吴树仁生了重病,陈天文开车送其上医院,跑前跑后挂号住院、垫付药费,还背着他上楼送进病房,吴树仁感激得泪水婆娑,紧握着陈天文的手不放。慰问老党员、残疾人,送老人进城看病,为脱贫户办事,解决邻里纠纷,如今,“有困难找天文”成为茅林沟村的佳话。

茅林沟村是太平坝乡产业基础条件最差的村之一,近年来,虽发展了桃树果林,但村民收益欠佳。陈天文调研后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争取政策,申请产业设施配套资金,目前已落实规划;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果农栽培技能,邀请农技专家指导,加强合理修枝及水肥管理。借助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陈天文还组织茅林沟村申请了标准化基本农田改造项目,预计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农田整理改良后生产条件将极大改善。

同时,陈天文注重激发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返乡创业人士投资建厂、助力村民本地就业的同时,积极发挥茅林沟村避暑纳凉的旅游优势,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等休闲项目,夏季生意红火,村民收入明显增加。茅林沟村2社张宜平在外打工收入不高,陈天文耐心劝导他转行养殖,并为他学习技术和申请贷款牵线搭桥。张宜平的养殖项目渐入正轨后,年纯收入16万元左右。“没有陈天文的关心,就没有我现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好日子。”张宜平感激地说。

急村民之所急、助村民之所需,是陈天文的座右铭。“一年多来,陈天文带领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汗水,能够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坚持办实事、担重任、做表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作出了很大成绩。”太平坝乡党委对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