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暖风和煦。在辽宁省庄河市栗子房镇地窨河村,村民蔡恒巍正蹲在自家草莓大棚里,手脚麻利地将一颗颗草莓摘进筐内。放眼望去,绿意满满的大棚里,秧苗下生长的草莓鲜红欲滴。

“这茬草莓收到5月份就没了,我们得抓住采摘季的尾巴,争取有个好收成。”蔡恒巍说,“我家承包了2栋大棚、5亩地,今天采得少,只有80斤。”

上午9点多,收购草莓的货车开到了大棚门口,一板板草莓在这里打包、称重、装上车,按照当天收购价每斤10元计算,蔡恒巍当天摘的草莓卖了800多元。


【资料图】

辽宁省庄河市栗子房镇地窨河村的草莓大棚。新华社记者张博群 摄

蔡恒巍拿出账本,给记者算了笔账:“从去年9月栽苗到今年5月收完最后一茬,这大半年的时间,刨去棚租、秧苗等成本,粗略估算一下,这两栋大棚毛利能到20万元,比在外边打工强。”

地窨河村曾是低收入村,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挣不到钱,纷纷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蔡恒巍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17岁就出去了,到大连打工。”蔡恒巍说,“在外闯荡10多年,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就想着回老家创业。”

2020年,地窨河村在上级资金支持下建起大棚,发展草莓种植,回乡不久的蔡恒巍当即报了名。“别看我是农村人,但是从来没种过草莓,刚开始的时候啥都不懂。”蔡恒巍说,没想到种草莓的说道还挺多,9月份秧苗刚栽下去,不小心染了病害,不到一个月苗全死了。

看着地里一株株蔫掉的草莓苗,蔡恒巍痛定思痛,一边铲除秧苗、改种碱地柿子减少损失,一边四处请教、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完全从头学起,谁种得好我就跟谁学。”蔡恒巍说,“干一行就得钻一行,有时间我就出去请教,闲不住。”

蔡恒巍在大棚里采摘草莓。新华社记者张博群 摄

从栽苗到浇水、从除草到施肥……经过不懈努力,蔡恒巍逐渐掌握了种植“秘籍”,种出来的草莓颗粒饱满、味道甘甜,他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种植能手。“看到蔡恒巍种草莓尝到了甜头,一些村民也加入进来,靠着大棚草莓增收致富。”大连市水务集团派驻地窨河村第一书记李肖说。

前不久,李肖请来草莓种植专家,为村民传经送宝,专家蹲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并解答村民在草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吸引了近20名村民参加。

一颗颗小草莓种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多年来,庄河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60余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庄河草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草莓种植已成为当地支柱农产品产业。目前,庄河草莓年产量达10万吨,年产值超过35亿元,带动5万余户农民增收。(记者张博群、郭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