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西流河河畔,波影清澈摇曳,两岸鸟语花香,这条生态绿廊已经成为周边居民亲水乐水的新空间。然而,2017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条水质黑臭、垃圾成堆、沿线百姓关门闭户的“黑臭河”。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为从根源上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收集率和处理效能,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列。

我市全面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坚持高位推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针对老城区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施工作业面小、施工时间受限等复杂环境,市领导定期现场调度,落实渣土运输、交通导行、征迁等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地质条件实际,制定雨污分流工程技术导则,在现有设计、施工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确保雨污分流工程质量和成效。目前,已累计完成327个小区及单位雨污分流改造,铺设管道建设366公里。

全面开展管网修复改造。建立管网定期排查检测机制,采用清淤—管道CCTV检测—设计—修复一体化方式对我市老旧管网进行全面检测和修复改造。针对城区暗涵较多、环境复杂的特点,全面推进实施暗涵清淤和底部硬化。人工无法清淤段采用智能机器人+污泥泵送+泥水分离技术解决暗涵清淤难题。截至目前,累计实施暗涵清淤14.8公里,清理外运淤泥6000余立方米,汛期城区暗涵正在从藏污纳垢的“死角”到雨水调蓄功能的逐步转变。

全面推进“厂、网、河、源”一体化管理。市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源头至末端全流程监管,探索排水管理长效机制。以河道排口为起点,逐步向上游管网、老旧小区、沿街门面、小餐饮溯源排查;出台餐饮业隔油设施设置管理办法,制定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规范餐饮业、洗车业、建筑工地、工业企业排水行为,实现管网清污分流、河道长治久清、污水处理厂进水稳定,全年BOD进水浓度119毫克/升,位于全省前列。

如今,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城市河道汛期抗冲击能力逐步增强,过去脏乱差的“黑臭河”变成了水清岸绿的滨河公园,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为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优良生态环境基础。(记者 詹岩通讯员 李亮 实生 陈汀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