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恩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乡。

年来,恩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年,是一幅长长的答卷,恩提笔书写答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关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年实现增长906%;江湛铁路恩站通车;获评全国首个“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中国避寒宜居地”,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获得“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感恩奋进,乘势再上。新时代赶考路上,迎来了融入“双区”建设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良好机遇,恩将继续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举全市之力抓好“增总量、调结构、提速度、优服务”四项工作,全面落实创建“省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三项任务,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

新兴产业集聚成群发展增添动能

走进恩工业园,江门市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马达机器声轰鸣,一辆辆卡车满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驶出厂区。未来,以这些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作为电极材料的数码电池,将助力完善无人机产业链,扩大无人机企业的市场规模。

湾区智造,恩加速。年来,恩市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谋划大产业、构建“大招商”格局,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落地一批先进制造业优质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批优质产业载体建成启用——恩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大槐和高铁片区扩园两万亩,集中投放优质资源,并开展低效产业用地整治,以“腾笼换鸟”思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产城人融合,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无人机、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全力打造珠三角特色标杆园区。

一系列产业配套更加完善——占地1500亩的恩职教园区年内动工建设,共工厂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恩分院打造科技创新“外脑”,恩智造学院为智造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恩一中大槐校区、冯如小学大槐分校、珠西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恩工业园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产城人”融合进一步深化。

一揽子政务服务愈发高效便捷——走进恩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群众办成事。恩努力当好企业“一号服务员”“金牌店小二”,推行“妈妈式”服务,用好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台,为招商项目落地松绑提速,着力打造悦远来的营商“强磁场”。

如今的恩在越来越多投资者眼中,是创业热土、营商高地、温暖之城,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拎包入住”,与恩共享发展机遇。

“我们坚定选择恩。”今年6月,国内小家电巨头红牌集团“牵手”恩,该集团董事局主席叶志中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带动超百家上下游企业转移到恩投资60亿元建设智能厨电科技产业园,加速产业集聚”。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古邑焕然一新

锦江河畔,秋风拂面。走上街头,道路坦宽阔,现代化公厕、菜市场、幼儿园配套设施齐全,文化广场整洁干净,人们出行有序、举止有礼,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

作为千年古邑,恩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侨乡。恩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擦亮宜居城市新名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聚焦民需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针对老旧小区,恩积极回应群众所盼,投入8.37亿元推进21个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6个农贸市场的准超市化改造升级,惠及10774户住户、478栋房屋,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以创建省文明城市为契机,恩实施公园品质提升行动,新增各类公园20个,投入1.72亿元推进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

青山绿水赋能,全域旅游花开。依托生态优势,恩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深化“旅游+”产业融合,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十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亿元,连续多年荣获“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称号。今年9月,恩市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志愿行动点亮城市文明之光。恩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186个中心(所、站),建立202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市注册志愿者增至6.7万人,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1.2万场次,并率先在江门市推出“恩德卡”,为道德模范提供礼遇服务,让文明之光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恩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实干书写好时代答卷,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努力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出恩贡献。

一线案例

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让青山变“金山”

在恩市良西镇福坪村,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耕地,如今已是连片绿油油的水稻田。得益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撂荒地变丰收田,给村里增添了一笔稳定的收入,未来发展更有盼头了。”看着田里的秧苗长势喜人,良西镇福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作难掩兴奋。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现实路径。作为一座山水城市,年来,恩市坚守绿色底色,强化市场化思维、机制探索,积极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拓宽“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和“共同富裕”实施路径,赋能绿色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核心。今年初,江门市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落地恩,依托于此,恩探索“1+11+1+N”运作机制,通过整合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以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用地、农房、古村、老街等各类资源,汇聚成生态项目“一张图”,并组建开发公司或引入金融机构,对生态项目统一规划部署、开发建设,实现绿色资源“化零为整”。

一子落,满盘活。村集体联合办公司,村民成了“股东”。“身份变了,有了分红大家参与集体土地经营管理的积极也被调动起来,实现权利、利益、责任共享,增收致富就更有信心和底气了。”恩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吴小毅说。(●南方日报记者张婧媛通讯员李渊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