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法治长廊、村规民约展示牌、法治营地、法治墙绘……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法治气息扑面而来,呈现出法治乡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年来,梅江区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把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各个环节,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法治文化浸润人心,以法治保障乡村善治,勾勒乡村振兴的法治轮廓。

日,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农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确认了2022年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并予以通报,梅州市有17个村(社区)上榜,其中,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西阳镇北联村榜上有名。

通过法治赋能乡村治理,如今的梅江区,一幅法治氛围浓厚、乡风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

一个支部管事

步入西阳镇北联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钟志争正在和村民林叔唠家常。

“最身体咋样?膝关节还好吧?”

“好多了,国庆期间孩子带我去广州的医院找专家看病,人家眼光独到,一下就找准了病因。”

“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好养身体。如果还是觉得不舒服,记得去村里的健康小屋看看,那里也能联系到广州的专家。”

……

两人聊得热络,林叔更是笑容满面。“村里的大事小情,多跟村民聊天才能知道。村民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完善乡村的相关设施与功能,才能让乡村发展得更好。”钟志争说。

在北联村,不只是村党支部书记,每个村干部都喜欢和村民聊家常、唠生活,这种看似普通的聊天,实则是北联村推进民主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法宝。

马扬辉是梅江区应急管理局驻北联村第一书记,每周,他都会提前把到村小组走访的时间安排好。“去哪些村民家,询问哪些事,总得提前规划好,这样心里才有底。”马扬辉说。

“马书记常常来询问我柚子和枇杷的种植情况,需不需要农业专家帮忙,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安心。”年逾七十的林金华是北联村的一名脱贫户,曾因妻儿患病陷入贫困的他,如今依靠种枇杷和柚子过上了好日子。

村子治理得好,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强,群众才口服心服,党组织在群众心中才有威信,才能更好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梅江区始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实施强班子、强管理、强服务“三强”工程,选优配强领头雁、选准用好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

除此之外,梅江区不断完善党组织服务阵地,完善各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有地方说事、有地方议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

法治润心

两手抓普法宣传

“阿姨,您好!我们是普法志愿者,这是《民法典》精简版的宣传册,里面选编了一百条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老伯,手机短信里的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便点……”“大叔,这是‘洗钱’的几种案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让我们陷入危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是发生在梅江区三角镇坜明村普法活动的一幕。

9月27日上午,在梅江区万达广场,坜明村联合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三角镇政府、广东草梅州市有限公司、梅江区住建局等单位开展了普法、反诈等知识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为大家普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方面法律知识,结合典型案例答疑解惑,让群众在生动案例中理解法律精神、懂得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年来,梅江区不断丰富法治活动的形式,通过创新普法宣教形式,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营造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主线,我们不断健全和落实普法任务措施清单,积极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加大普法力度,做到普法项目化,责任清单化,时间节点化。”梅江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场形式丰富、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为乡村的群众送去了法学盛宴,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让法治氛围在梅江区的每一个乡村弥漫。

“以前不懂法,现在要多了解法。”坜明村村民谢荣生说,自己除了参加村子开展的普法活动之外,时也会关注“梅江普法”微信公众号,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作为农民,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违法行为面前,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梅江区不断加强普法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的普法形式,借助互联网、媒体等台,刊登典型案例,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一手抓活动开展,一手抓阵地建设。年来,梅江区不断加强农村法律阵地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在坜明村内漫步,无处不在的民法典主题元素和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村民。“我们在村委会设立两个法治宣传栏、在明德酒店和坜明安置区的主街道悬挂法治宣传标语,接下来,我们将在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乔琳公祠增设法治元素,在辖区内创建良好的法治氛围。”坜明村党委书记吴青说。

靠前服务

法律顾问全覆盖

“律师,老是有村民来侵占我的果地,找村委协调了好几次都没用,我应该怎么办?”“律师,我们家遇到了财产划分的问题,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出出主意。”在北联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时不时就有群众前来,向律师周高鹏咨询问题。

“有律师在,不管是群众还是社区干部,只要大家遇到法律上的问题,就可以向律师求助。”钟志争说。

年来,网络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村民接到骗子的电话后往往不知所措。为此,周高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为村“两委”干部及部分群众上了《谨防电信诈骗,做到“三不一及时”》的法治宣传课。

“让律师深入基层提供服务,这有助于法律意识的普及,营造法治社会。这是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好方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许身健认为,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居,是司法行政工作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积极主动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以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方式。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法律服务是关键一环。为有效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梅江区全面推行“一村一顾问”制度,通过法律顾问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解答法律咨询、协助村居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等方式,形成群众“咨询有门、办事有路”的良好局面。

律师下到基层,居民棘手的事解决起来便有了方向。

随着城市扩容提质和江南新城的建成,坜明村2000多名村民因征地拆迁获得了安置房和店铺。然而,如何依法依规地出租拆迁获得的店铺,不少村民仍存在着许多困惑。

“安置房出租有哪些限制、安置房出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果没有罗律师的悉心指导,我的房屋出租就不会那么顺利。”村民黄阿姨深有感触。

2017年,黄阿姨获得了一套安置房,彼时,她已入住芹洋半岛某小区。与家人讨论后,她决定将安置房出租。“有个亲戚告诉我,安置房是不能出租的,只能自己住。但我询问朋友后,得到的又是另一种答案,在吴书记的建议下,我联系了我们的驻村律师,向她咨询。”黄阿姨说。

最终,在律师的指导下,黄阿姨顺利将房屋出租。“有了驻村律师,我们遇到事,咨询法律就方便多了,他们让我们懂得如何用法。”黄阿姨说。

目前,梅江区129个村(社区)已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各个律师充分发挥司法服务的主动、积极,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

■记者观察

治理优

乡村兴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这一关键环节。

创新乡村治理举措,写好乡村治理文章,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

坚持党建引领,培育凝聚群众的“主心骨”。要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强化基层村(社区)“两委”换届班子队伍建设,加固思想基石,凝聚基层党员的战斗力。要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的专题培训力度,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者扎根乡村、奉献基层,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坚持村民自治,总结新时代农村的“治理经”。要加强和改进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组织形式,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民结合当地社会和文化特,进行自主讨论、协商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让农民自己发声,建立一个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广泛参与的实施机制,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团结一心、共谋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

要将口头上的村规民约进一步文字化、规范化,厘清法治和自治界限,健全以村规民约为主体的规则制度体系,完善村级公开议事制度,推动村务公开、矛盾化解、乡风和谐。

整合乡村治理资源,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自治与德治齐发力,把基层村民自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助推基层治理常态长效、整体提质。(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杨志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