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对中国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腊八节的一些习俗,也跟健康息息相关。

腊八节腌腊八蒜便是其中之一。传说,只有腊八节这天腌的蒜才会变绿。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腌的蒜,只要方法正确,都会变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变绿的腊八蒜是变质了,还是变得更健康了呢?

常吃咸鱼腌菜易致癌,那同样是腌制的腊八蒜,也会致癌吗?

有的专家说,常吃大蒜有益肠道健康,有的专家却说,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蒜。蒜到底是有益肠道,还是损伤肠道的呢?

想知道答案,请跟我来。

腊八蒜为什么会变绿?

大蒜原本的颜色是黄白的,腌制后变得通体碧绿,犹如翡翠一般,甚是好看。冲这好看的颜色,不少人都想尝一尝,但也有人担心,这不会是变质了吧。

大蒜中含有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在蒜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蓝色素,但蓝色素性质不稳定,很快又会变成黄色素,在色素转变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内,蓝色素和黄色素是共存的,蓝色+黄色=绿色,在这个阶段,大蒜展现出来的就是绿色了。随着腌泡时间的延长,全部都转变成黄色素时,腊八蒜又会变成黄色。

那变绿的大蒜,是变质了,还是变得更健康了呢?

根据对蒜蓝素和蒜黄色的提取研究,发现这两种色素提取物都比普通大蒜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更高。从这方面看,变绿的大蒜比普通大蒜功能活性更好。而且腌制过的大蒜,辛辣味减弱,使人产生口臭的硫化物减少,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当吃些腊八蒜是不错的。

腊八蒜消谷化肉

腊八蒜的主要材料就是大蒜和米醋。

中医认为,大蒜有消谷化肉的作用,醋也是有助于消化的,用醋腌过的大蒜,消食的作用更上一层楼。

我第一次到东北时,朋友请吃烧烤,刚落座,朋友家的孩子便起身找老板要了些什么,拿回来一人分了一点,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蒜瓣。正当我纳闷为什么要分蒜瓣时,只见席间各人拿起蒜瓣,娴熟地剥掉蒜皮,往嘴里一塞,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把我看呆了。

我这土生土长的广西人,连黄瓜、西红柿都未曾生吃,更别提大蒜了,这个行为有点超纲。但在东北呆久了,这个行为早就习以为常,虽说我还是无法接受生吃大蒜,但已经明白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吃蒜。

北方天气寒冷,吃面、吃肉才能产生更多的热量来御寒,但面、肉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而大蒜却是消谷化肉的好手。所以,当你看到有人左手端着一碗面,右手拿着一瓣蒜,别奇怪,这样搭配恰到好处。

▲《白鹿原》里关中人吃面日常

腊八蒜抑菌

中医认为,大蒜能杀虫、解温疫、止泄痢,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抑菌。这个观点也不是中医独有,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大蒜,尤其是腊八蒜,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比如,2019年9月,天津大学陈海霞教授的团队从腊八蒜中首次发现并鉴定出3种全新的活性肽,并对其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活性肽作用于细菌时,能够以“桶状孔道模型”和“地毯模型”的作用机制,在细菌细胞表面形成孔道,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细菌内容物泄露,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作用机制是晦涩难懂的,但结论很简单,就是能抑菌,而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要吃抗生素的人来说,不如转变一下观念,先吃点腊八蒜。等到确实需要用到抗生素时再用,才能真正发挥抗生素的“骁勇善战”。

腊八蒜有助消化,又有抑菌的作用,对肠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食物顺利消化,不会产生积滞,胃肠通畅,就不会出现胀、闷、堵、痛的问题;肠道又是细菌的聚集地,如果坏的细菌势力占了上风,就会导致肠胃炎,腊八蒜能抑制有害菌,对肠道不是很好的保护么。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腊八蒜,甚至有些肠胃不好的人,吃了腊八蒜,不但肠胃没有变好,反而会变本加厉。

哪些人不适合吃腊八蒜?

1、腹泻、消化道疾病的人。

刚说了大蒜能抑菌,对肠道有好处,中医也说大蒜能止泄痢,怎么又自相矛盾了呢?

腹泻只是一种表现,从中医上看,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寒、热、虚、实都能引起腹泻。大蒜味辛性热,如果心腹冷痛、虚寒泄痢或食积腹泻,大蒜再对症不过了。如果是因热导致的腹泻,还吃大热的大蒜,不是火上浇油么?所以,腹泻该不该吃大蒜,得先分清寒热虚实,不能一概而论。

而消化道溃疡的人,表明消化道粘膜受损,有伤口了,大蒜辛辣,对溃疡会产生刺激,可能会加重病情。但从中医角度分析,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原因也有寒热虚实,大蒜能除寒湿、化寒痰,对虚寒病症是有效的。但大蒜对溃疡处确实会有刺激,对于这类人群,还是建议不吃或少吃大蒜,选择刺激性小的食物或药物,改善溃疡后再吃。

2、久食伤肝损目。

大蒜虽有很多好处,但毕竟性热喜散,吃得多了,会生热,助肝火,伤肝血。肝开窍于目,肝火旺盛,肝血亏虚,眼睛也会受到牵连。所以,李时珍说它“久食伤肝损眼”。

三国时期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养生论》里写道,“荤辛害目,此为甚耳。今北人嗜蒜宿炕,故盲瞽最多”。

“盲瞽”就是眼瞎,说北方人特别喜欢吃蒜,还睡热炕,所以眼盲的人特别多。蒜已经够热的了,再睡热炕,热气更盛,上冲至眼,眼睛就被“灼瞎”了。

吃蒜直接把眼吃瞎的不多,但对眼睛的伤害我们不得不防。现代人用眼频率非常高,眼睛不适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饮食上总吃一些不利眼睛的食物,出现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眼红眼痒、眼睛肿痛等问题就不足为奇了,甚至会诱发更加严重的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严重的可致失明。

所以,吃蒜也要适可而止,眼睛不适或已经出现眼疾时,大蒜尽量少吃或不吃吧。阴虚内热的人也应控制或忌口。

3、久病体虚之人。

“久病必虚”,和疾病斗争时间长了,自身的正气也会减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嘛。体虚的人除了需要进补,还要注意减少耗散,“开源节流”嘛。

大蒜性热喜散,属于往外耗散的性质,越吃身体越虚,还怎么养病呢。所以,久病体虚的人,饮食上要注意忌口,葱蒜、辣椒等发散的食物不适合吃。给病人做饭时,就要注意调料的使用了。

制作腊八蒜要注意什么

越来越多的南方人也加入了腊八节泡腊八蒜的行列,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都亲自下场,指导大家如何正确的腌制腊八蒜。

2019年腊八节前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就发布了《关于自制和食用腊八蒜的消费提示》。

一、选材

制作腊八蒜的主要食材就是大蒜和醋,也可根据口味再加入其它调料。

1、大蒜

以紫皮蒜、独头蒜最佳。《本草纲目》:“独子者入药尤佳。”《随息居饮食谱》:“入药以独子者良。”从这些描述都能看出,独头蒜的作用效果更好。

不管选择哪种蒜,都要注意蒜瓣要完好无损、颗粒饱满、新鲜紧实且未发芽、色泽乳白、没有霉变。蒜瓣最好选择大小适中的,更容易泡透。

2、醋

用白米醋泡制的腊八蒜,更易形成碧绿青翠的颜色。陈醋颜色较深,泡出来的腊八蒜颜色发暗,但不影响食用。如果不在意颜色,就是喜欢陈醋的口感,选择陈醋也无妨。没人规定,腊八蒜一定要绿的,你喜欢就好。

醋的包装上有成分表,其中“总酸”这个指标表示酸度,如“总酸:≥5.50g/100ml”,表示5.5度醋,数值越大,表示酸度越大,味道越酸。建议选择4-6度左右的醋腌制,酸味适中,对肠胃的刺激也没这么大。

但不要选择醋精或勾兑醋,没有营养可言,味道也比较呛。

3、其它可选调料

醋酸蒜辣,都是比较刺激的,可以添加适量的冰糖,既能调和口味,酸甜适中更加可口,同时,甜味也能缓和酸辣的刺激,对肠胃更加友好。

添加少许米酒,利用酒精的杀菌作用,可以适当延长腊八蒜的保存期。如果喜欢,少量加点盐、辣椒等也不是不行,但从健康角度讲,不加更好。

腌制时,醋能没过全部蒜瓣即可,加糖可以按1:2的糖醋比来添加。

4、容器

优先推荐用玻璃或陶瓷材质的容器腌制腊八蒜,不要用塑料或铁质容器,以免因醋的腐蚀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不管选择哪些材质,容器都要清洗干净、消毒,腌制前保证无水、无油,否则,腌制的腊八蒜很容易变质。

二、制作细节

1、保证蒜瓣表面完整,去皮、洗净、沥干水份。

2、切去蒜的底端,可以让醋更快进入蒜的内部,使大蒜加速变绿。容器内不要装得太满,离瓶口留出一定距离,以防浸泡过程中产生气体,会溢出。

3、腌制温度以0-8℃最佳,20天左右大蒜都能变绿,而且口味更好。20℃以上腌制,一周左右即可变绿,但快速腌制的腊八蒜,形成风味物质的时间短,口味不如慢腌的更爽口。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

传统腌制腊八蒜,是为了大年初一吃饺子时锦上添花,腊八到初一正好20天左右,此时的腊八蒜风味正浓。

从营养学角度看,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一般在第7、8天达到峰值,随后亚硝酸盐含量会下降,第15-20天左右降到最低。从这个规律看,腊八蒜腌制20天左右再吃,也是非常合适的。

三、存放和取用

1、存放

腌制腊八蒜时,温度越高,绿变越快。但大蒜变绿后,就需要在0-4℃的低温条件下储存。温度过高,蒜的绿色素降解速度加快,碧绿的颜色很快会消失,大蒜也会变软,失去爽脆的口感。当然,温度低于0℃也会影响腊八蒜的口感和品质。

2、取用

大蒜和醋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也就有了一定的“防腐”能力,但取用腊八蒜时不注意,会将细菌带入,破坏良好的环境,变得容易腐败变质了。所以,每次取用腊八蒜时,用具必须要洁净、无水、无油。或腌制时采用小瓶分装,取用更方便。

结语

腊八蒜不只是节日习俗,对身体也有诸多好处,可以消谷化肉、抑菌消炎,但并非人人适合,多食久食伤肝损目,眼睛不好的人要忌口;对消化道有较大刺激,消化道溃疡的人应注意;蒜性热喜散,阴虚内热、久病体虚的人也应忌口。

腊八蒜变绿,不但不会产生危害,反而使其功能活性更强、营养更多,但制作时要注意,从选材、制作到存放、取用,都有不少细节要讲究,以免适得其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