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反攻”,储蓄险持续“吸金”

文 | 周公子


【资料图】

近两个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密集下调。与此同时,3.5%复利的增额终身寿险也在密集传出停售消息。一方面,是存款和寿险都迈入“降息”通道,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规模在4月份出现明显回升。无论是从市场反应还是数据表现看,除了抓住3.5%的寿险末班车外,投资者的资金也在往银行理财回流。

Part 1

存款利率下行

近期,行业桂林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公告称,于5月15日起调整通知存款、协定存款产品利率。

而在此之前,存款利率也已有多次下调。去年,不少银行就已逐步调低大额存单和定存利率,不少“4”字头的大额存单出现“一单难求”的现象。

4月初,又有多地中小银行加入存款利率降息队伍。

5月初,浙商银行等三家股份行也跟进下调存款利率的步伐,发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公告。

业内普遍认为,包括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产品的利率下调,有助于减轻银行的息差压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是大趋势。

Part 2

储蓄险也降息

除了存款利率下行,近期3.5%复利的增额终身寿险“停售潮”也备受关注。不少保险行业从业者都在定向通知客户,“3.5%产品销售已经进入尾声,目前产品可供选择的已经不多。”

虽然,这已不是3.5%产品第一次传出停售消息,但情况略有不同。

“与此前不一样的,此次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下架前,不得以‘停售潮’作为宣传的噱头,很多产品都是忽然被通知停售,只提前一天或当天通知下架的情况都有。”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近两个月来,增额终身寿险的销售情况确实比较“火爆”。

财通证券指出,2021年起增额终身寿成银保渠道主力期交产品。2022年以来,头部险企就开始在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加码增额终身寿险,并将其作为业务价值新增长点,销售成绩亮眼。

农银人寿《银保渠道的过去与未来》显示,当前增额终身寿占银保渠道长期期缴保费比例已达90%,驱动2022年银保渠道长期期交同比增15.3%

业内普遍也认为,长期来看,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储蓄险产品“降息”也是大趋势,因为从资产和负债分析匹配的角度看,产品利率越高,保险公司后续偿付、履约的压力越大,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而此次,也已经不是增额终身寿险第一次“降息”。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 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长期年金保险产品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之前的4.025%降为3.5%。自此,预定利率为 4.025%的长期年金险退出市场。

眼下,3.5%的产品也即将与市场告别。

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在存款利率下行,其他“刚兑”产品难有替代的当下,2023年增额终身寿险保费仍旧将保持快速增长。

Part 3

基金发行未完全走出冰点

从基金发行规模来看,今年1至2月份已降至“冰点”,虽然在3月份有明显回升,但4月份又有明显回落。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另据wind数据,以认购截止日为准,2023年4月新成立基金发现份额仅856.84亿份,比3月的1274.58亿减少32.8%,新成立基金发行数量仅29,比3月减少8只。

Part 4

银行理财规模回升

一边是存款和储蓄险产品持续“降息”,一边是近半年来,银行理财规模终于在去年的“破净潮”后迎来“反攻”。

据证券时报报道,其获取并汇总的12家理财公司(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的最新存续理财规模显示,4月末12家公司合计管理规模单月回升近1.2万亿元,12家公司产品规模在4月全数上涨。

这也是自去年11月中旬“赎回潮”后,持续将近6个月的规模下降后首次“止跌”并反弹。

而据央行5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与理财回升规模几乎相当。

据普益标准统计,银行理财产品兑付收益率略有上浮。

2023年4月,全市场共有4110款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减少734款,到期开放式及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分别为3.13%、3.60%,环比分别上涨0.31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指出,4月期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相对稳定,区间收益表现有所改善。理财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产品,一定程度上平抑了产品的净值波动,满足了投资者追求稳定回报的诉求。银行理财已逐步完成净值化转型,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回撤”现象,避免非理性赎回。

综上或不难窥见,存款正往何处“搬家”。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加微信号:zhougongzihenshuai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智慧养鸡养出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新模式博重启消费活力,金融科技加速为合作机构输送价值客群

首都惠民首选,平安信用卡打造地域化精耕样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