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湛江港口,船只穿梭停泊,货运往来不断;“粤西粮仓”东西洋田,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东海岛上机器运转忙碌,三大“巨无霸”带动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金秋十月,港城湛江生机盎然。
湛江地处“双区”、两个合作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2年以来,湛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00.64亿元增至2021年的3559.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12年的572.3亿元增至2021年的1376.08亿元。
如今的湛江,发展定位得到空前提升,实现了不再“偏”;交通建设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不再“远”;现代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不再“慢”,已经走到国家发展大舞台的“聚光灯”下。
迈向新征程,湛江将坚定扛起“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而行”的时代使命,紧紧把握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为引领实现动力变革,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实现后发赶超,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奋斗岁月
产业主导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成形成势
9月6日,东海岛上传来好消息——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启动全面建设,首套装置正式投产。自此,巴斯夫每年将为中国市场增产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并将从2023年起让该产品亚太区的总产能提升至42万吨。
东海岛是湛江工业的主战场。2013年5月,宝钢湛江钢铁在岛上打下了高炉第一桩,由此奠定了湛江“星月同辉”的工业格局。十年间,东海岛先后引进了6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960亿元,钢铁、石化等产业“航母”配套产业链不断延伸,推动湛江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
近年来,湛江凝心聚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开展全链条以商招商,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翻开了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崭新一页。
以东海岛为龙头、以奋勇高新区为龙身、以乌石港片区为龙尾,湛江正规划建设总面积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大型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构建贯穿东西、联动发展、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和园区体系,努力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如果说工业为湛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那么农业则持续助力湛江拓展传统优势。湛江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坚实、空间广阔,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420多万亩,居全省首位。
湛江突出稳定“一水”(水稻)、加快发展“两水”(水果、水产),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增效,培育热带、亚热带水果、南药、水产等跨县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湛江已建成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400亿元,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数2700多人,吸纳近10万名农民就业,辐射带动农户7200多户。
交通先行海陆空立体交通建设齐头并进
9月21日,湛江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开通,实现高速公路直通湛江吴川机场。新路线的开通破解了群众去往湛江吴川机场只能走省道和县道,经常堵车的困境,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近年来,湛江以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掀起一轮又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过去五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772.98亿元,是“十二五”的2.84倍,年均增长14.5%。
2018年7月,深湛高铁江湛段建成通车,湛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融入大湾区“3小时高铁交通圈”,成为全省第3个全国铁路枢纽城市。
2019年,《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国家审批,湛江在全国铁路骨干网中的地位明显增强。目前,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正全面加快建设,与正在加快推进的合湛高铁、湛海高铁、北上通道等项目构成十字形高铁网络,“五龙入湛”图景不久后将照进现实。
2020年9月,全球最大的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成开港,琼州海峡海上航程缩短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霞山港区4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成投用,湛江港成为华南和西南首个具备接卸满载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过去五年,湛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稳居全省前三名。湛江成为全省唯一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城市。
今年3月,湛江吴川机场投入试运营,成为覆盖北部湾、粤西地区的干线空港,空港能级显著提升。目前,湛江吴川机场已通航全国43个城市,并加快建设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洽谈落户。
如今,湛江已迈入县县通高速时代,鱼骨状高速公路框架镶嵌在雷州半岛上。汕湛高速、玉湛高速、东雷高速、调顺跨海大桥等一批高快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二五”翻一番。
预计到2025年,湛江将基本形成湛江湾区半小时通勤圈,湛江城区与周边县城半小时交通圈,与大湾区2小时高铁交通圈,与国内主要城市4小时交通圈。
民生为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近年来,湛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想方设法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五年来,湛江全市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水平持续提高,累计完成民生类支出2050.91亿元,比前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超过八成。作为曾经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市,湛江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出漂亮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近年来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乡村经济发展最活、农民生活最优的时期……
湛江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连续多年交出十件民生实事圆满答卷,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针对疫情带来的群众就业问题,湛江认真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电商人才培训”“乡村工匠”重点工程,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短板,持续优化公共服务。
行走在赤坎老街,青石台阶、红砖黛瓦,历史藏在一砖一瓦,文明就在街头巷尾。湛江坚决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四级联创”,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
生态环境方面,“湛江蓝”成为湛江最亮丽的名片之一,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均在94%以上。湛江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九洲江—鹤地水库、小东江、鉴江、南渡河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深入开展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如今,拥有众多新定位的湛江,不断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赓续奋斗
蓝图已擘画奋楫正当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湛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定位”,扎实做好“四篇文章”,接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跑出加速度。
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湛江将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体而言,湛江将从以下方面发力:
——坚定不移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湛江将做强临港产业集群,坚持大园区和大招商双轮驱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计划,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加快滨海旅游开发,充分发挥一湾两岸、三面环海的独特优势,全力构建大文旅格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农业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不移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硬件支撑。湛江将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辐射周边区域的外向通道,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十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推进“枢纽+通道+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以深化改革破题开路,以全面开放塑造优势,湛江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数字政府2.0,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湛江将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贸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定不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湛江将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湛江将围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好湛江蓝天碧水;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湛江、法治湛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南方日报记者林露 通讯员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