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正式落地,产业加速落子。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内容,享受优惠的条件及优惠目录等。
10月24日,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发布《转发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相关文件标志着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这是继“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之后,南沙又一迅速落地实施的重磅政策。至此,《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得以迅速细化和落地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发现,优惠目录具有突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突出与港澳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突出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等显著特点,将推动南沙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在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进阶。
产业是南沙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石,南沙鼓励类产业企业的税率由最高25%减至15%,有利于推动其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规模达两万亿的产业集群。
增强快速集聚创新资源能力
降的是税,添的是活力。此次印发的南沙优惠产业目录涵盖8大类140条具体产业目录,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政策红利覆盖面广。其中,第一大类的“高新技术重点行业”35条产业目录在适用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基础上,同时适用享受“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政策,支持企业聚焦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为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
产业目录紧紧围绕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的初心,对科技含量高、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外开放度要求高的行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将支持南沙进一步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更好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
根据日前广州市统计局、科技局、财政局发布的《2021年广州市主要科技活动情况公报》,2021年南沙区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16.21亿元,同比增长71.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高于广州市平均增速57.7个百分点。反映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R&D经费投入强度(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高于广州市(3.12%)2.33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记者观察发现,产业目录有三大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突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南沙方案》“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等重点任务,以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为契机,优惠产业目录聚焦深海、深空、深地,聚焦海洋、能源、信息、生物、空天等领域,助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突出与港澳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肩负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试验示范作用。围绕《南沙方案》提出的“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战略定位,优惠产业目录对标香港的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及工商支援服务业、旅游业和澳门的出口加工业、金融服务业、中医药产业等重点领域,将金融科技产品、跨境投融资、绿色金融、保险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等特色金融业,管理咨询、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服务业,邮轮游艇旅游、国际旅游、海上运动、中医药研发、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纳入其中,着力为港澳发展拓展空间、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三是突出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优惠产业目录聚焦落实《南沙方案》提出的“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的要求,围绕航运、贸易等重点领域,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海事服务、航运信息服务等航运贸易重点环节纳入其中,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福强认为,对南沙来说,“针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助于增强南沙进一步快速集聚大湾区创新资源能力,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打造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一流湾区,需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管理学院教授符正平表示,南沙“双15%”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增强南沙的竞争力,将引导南沙产业向高端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吸引企业和人才。同时,近年来南沙在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以及产业发展上不断提升,该政策的效应将极大发挥。
营商环境与政策环境,推动产业蓝图加速兑现。
商事登记确认制是南沙自贸片区的标志性改革品牌,也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这项源自南沙,由南沙区市场监管局推出的基层首创、自下而上推动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全国产生了积极重大影响。
商事登记是市场准入的首要环节,是政府规制市场的重要制度。2017年,针对当时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面临着核名难、场地难、审批难,以及办理时间长、流程多、重复跑等痛点、难点,南沙区市场监管局借鉴新加坡、新西兰等国际商事规则,在全国率先探索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出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若干规定》《商事登记确认制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主动调整政府职能,将登记注册自主权还给企业,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着力构建与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相适应、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营商环境,使得南沙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区位条件,南沙在跨境商贸、海运通关、数字政府等领域开展“自选动作”的探索,将改革红利释放给更多市场主体。推出国家级新区首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打造吸引优质企业、项目、人才集聚的“强磁场”,致力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集聚南沙面向世界之势。
位于南沙综合保税区的骏德食品供应链保税仓,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生豆堆积如山。“一粒小小的咖啡豆,需从21个产地国进口,得益于南沙港密集的航线优势,我们所有的咖啡豆都能从原产国经海运直达南沙港区。”骏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运营总监杨宛莹是一名香港青年,从香港到南沙,她看中的是南沙港链接全世界美酒美食原产地国的枢纽作用以及南沙优越的政务服务环境。
杨宛莹告诉记者,“今年底将在保税区外距离骏德汇(物流园)1.2公里的位置,交付一个22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吸纳烘焙食品商家为主,希望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咖啡全产业链。”
推动两万亿产业集群加速集结
有容乃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全域面积803平方公里,当前开发强度约23%。这意味着,南沙有更加广阔的开发空间进行腾挪。
税收优惠落地,南沙借此打造大平台,承载大产业。
产业是南沙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石。当前,南沙正以加快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为核心,以创新发展承载“晨”光和希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以强化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等“大”制造为根本,以聚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为导向,加快布局建设“芯晨大海”,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规模达两万亿的产业集群。
“南沙拥有广阔的产业空间和雄厚的产业载体,构建了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齐整、创新活力强劲、营商环境优越的区域功能中心”,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南沙产业发展环境与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公司落户南沙看重这里的产业发展优势,自2015年落地广州南沙以来发展迅速,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有了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支持,企业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为承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先进制造业、做优现代服务业三大重点领域,南沙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产业载体,形成“一港(国际航运服务港)、两城(粤港科创城、粤港澳现代服务新城)、三岛(金融岛、科学岛、文化岛)、三谷(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多园(国际汽车产业园、智造产业园、海洋科技产业园等)”的产业布局。
南沙区万顷沙镇,一个集创新研发、精准释药技术、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崛起。这是一品红联瑞生物医药智慧产业园区,一期已进入尾声,将逐步投入使用。一品红联瑞生产车间所在地,正是南沙规划的生物谷。以“三谷”为南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的核心区,这里既是助力构筑大湾区新型产业体系的“黄金海岸”,也将成为搭建联通大湾区珠江东西岸经济带的“河西走廊”。
9月24日,在国务院公布《南沙方案》100天之际,备受关注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动工。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位于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核心区域“科学岛”,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地处珠江出海口进入南沙中心城区的视野中心,多条水道在此汇聚,与南沙的“文化岛”“金融岛”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遥相呼应。
“一港、两城、三岛、三谷、多园”的产业布局,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推动两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在南沙集结。
税收优惠落地,南沙打造大平台,激活大产业。(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