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诉源端口精准发力,解纷关口更加前移;向社会各界充分借力,解纷方式更加多元;向诉讼环节深挖潜力,解纷速度更加高效……年来,河池市法院坚持把加强诉源治理作为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构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高效解纷的纠纷解决新路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大石山中奏响了源头解纷“协奏曲”。

数据是最好的晴雨表。2020年以来,河池市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4586件,调解成功18950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7.08%。2022年1-8月,河池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同比下降9.33%,其中8个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与去年同比下降,最高降幅78.80%。

1精准发力解纷关口向前移

“都是多年的老交情了,出于信任才把钱借给他,没想到却闹成这样。”

“我不是赖着不还,是因为父亲生病,入不敷出才无法按时偿。”

法庭上,原本亲密的两个朋友分别向法官倾诉着自己的烦恼。这是今年8月发生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法院拉烈人民法庭的一幕。

2019年10月,覃某向卢某借款1.5万元救急,但之后仅偿还卢某3000元,剩余欠款一直拖欠未还,卢某多次主动催讨无果,只好将覃某诉至法院。受理案件后,拉烈法庭庭长韦克宁考虑双方系朋友关系,案件标的较小,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法庭进行诉前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群众事无小事。年来,河池市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前端化解。河池市两级法院960余名法官(干警)联系1654个村(居)委会,不定期开展纠纷化解、法律培训、调解指导、诉调对接等工作,三年共指导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3982件。

以都安法院为试点,河池市两级法院着力推动县党委、政府成立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在每个基层法院至少创建5个“无讼示范村”和10个“无讼重点村”,截至目前,河池市共创建“无讼示范村”“无讼重点村”158个,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实现化解。

2整合资源扩大解纷“朋友圈

傅某等7人在河池市宜州区某公司从事厨师、服务员等工作。后来,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经双方结算确认公司拖欠傅某等7人工资约4万元。傅某等人多次催讨工资未果,日来到宜州区法院准备起诉。

考虑到该案涉及人数较多,又是劳动争议纠纷,宜州区法院在起诉前引导当事人通过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先行调解。在调解中心,法官和调解员分别听取当事人的诉求,从法理、情理等方面耐心劝解。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申请法院出具调解书,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予以审查并确认效力。

河池市两级法院主动整合社会解纷资源,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推动构建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大格局”。不断加强与工会、妇联、律协、旅游协会等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各类“法院+”调解工作室和诉讼服务站,及时就地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与广西社科院合作建立“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与非诉化解社会参与实践基地”和“广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中心”,吸纳公安机关、银保监会及相关组织进驻“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台,发挥少数民族“瑶王”“族老”等在本民族群体中有威望等角色在社会纠纷调解中的积极作用……河池市两级法院通过向社会各界充分借力,解纷方式更加多元。

目前,河池市共吸纳86家调解组织、377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台,每15分钟就有1个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

3繁简分流解纷速度更加高效

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看到的是一派忙而有序的景象。立案庭工作人员小韩介绍,案件经审查登记后,环江法院会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不成,则会依法及时立案,并将符合速裁程序的案件分流至速裁庭,着力提升案件的当庭调解率、当庭裁判率、当庭履行率。

年来,河池市两级法院系统推进立案、审理、执行等各环节无缝衔接机制,确保解纷速度更加及时高效。在立案环节,完善诉前委派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及时确认人民调解及特邀调解组织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4884份,均办理时长12天;在审判环节,组建12个民商事速裁团队,对于简单的民事案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双语审判;在执行环节,不断完善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和集约管理机制,实现案件“快速查控、简案快执、难案精执、类案归并执行”。

河池市两级法院积极推行“执行+网格员”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主动履行的被执行人实施正向激励,发放自动履行证明并依法减免执行费,切实加快执行速度。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4417件,执结10612件,成效明显。(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魏素娟伍春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