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2年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在广州越秀启幕,三峡珠江发电有限公司再投项目、新疆中泰集团大湾区销售总部等12个总部项目签约越秀,寻觅发展新机。
抓紧新机遇,激发新活力。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省市行政服务中心,近年来越秀区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老”的基础和优势上厚积薄发,在“新”的动能和布局上创新发展。
脚踏实地,越秀以实实在在的新业绩、新发展书写时代新答卷。2021年,全区实现GDP3629.48亿元,总量保持全市前三。经济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6年位居全省各区(县)第一,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密度多年保持全省第一
珠江北岸,越秀长堤街鳞次栉比的骑楼和外观现代的楼宇隔街相望。澳门大丰银行广州分行、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驻扎其中。
经过十年砥砺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已从800米老街扩展为规划范围达59公顷的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全国民间金融知名品牌示范区。
一条街的崛起浓缩着越秀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021年,越秀金融业增加值为814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33%。
作为超大城市的主城区,越秀区综合实力强大,经济体量在全市排名靠前。十年来,越秀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多点开花、积厚成势。2012年,越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21年,越秀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3600亿元,以占全市不到1/200的土地贡献全市近1/7的GDP,经济密度达107.37亿元/平方公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获评中国百强区前十名。
千年栉风沐雨,老区越秀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多重机遇叠加,高质量发展正站在关键节点。
如今,越秀“一轴三带六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辖内现代商贸业、现代金融业、生命健康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数字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三大特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等“三新”经济显现蓬勃动力,不断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新提升。
红色“种子”撒向祖国大地
东园文化广场上,一群十八岁的青年正朝团一大纪念馆走去,他们是来自越秀区不同高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大学开学前重走广州经典红色路线,以期进入大学后身体力行“推销”红色越秀。
今年7月至9月,越秀区面向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推出“红色研学季”品牌活动,让红色教育更鲜活更生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除了大一新生携越秀的“红色种子”奔赴全国各地,暑假从全国各地返乡的大学生也带回了上海、延安、武汉的红色故事。城市层面,越秀与北京、上海、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红色名城“云牵手”,打造了60余个“云上”展馆,将红色文化传播至更广大的天地。
作为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越秀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个朝代的文物古迹分散各处,中共党史上的十个“第一”在此发生。
保护遗址,铭记历史。近年来,越秀区高质量推进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周边片区品质提升,完成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一批红色史迹的修缮及展陈提升。一批红色革命遗址经精心保护利用后焕发生机,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夯实了基础。
历代商埠繁荣,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百年革命星火,红色城市精神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正是老城市迸发新活力的根基所系、力量源泉。
越秀区在充分挖掘老城区积淀的历史文化价值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有效融合,并全力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构建文体产业新高地,彰显文化核心区的独特魅力。
多项“越秀标准”在全国推广
破损的墙壁被粉刷一新,手绘的六脉渠图和狮头扎作极富广府特色。最近,位于越秀区人民街的百年老巷——白米巷在社交媒体爆火。
“出圈”的白米巷正是越秀区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补短板工作的代表。今年,越秀区投资2.13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覆盖18条街道38个小区,用地面积约91公顷。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不可分。每年,越秀超八成财政支出都投向了民生领域。
坚持教育优先,越秀教育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以东风东路小学、育才中学等为代表的14家百年老校、5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国家培育了无数英才。
坚持生命至上,健康越秀名声远扬。全市1/3的三甲医院共同构建起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上升至84.7岁,远超省市平均水平。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区,越秀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已连续六次居全省各区(县)第一,全国首创疫情防控“三人小组”模式等一批“越秀标准”在全国推广。
秉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今年越秀再次推出25个越秀老城市新活力项目库项目,用“绣花”功夫积极推动35个低效利用地块开发,释放更多越秀存量空间新活力。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越秀正着力打造“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千年商都的繁华新篇在此续写,厚积薄发的活力未来熠熠生辉。
一线案例
从一条道路
到一个街群
串灯照亮车尾、摊位装饰新颖、美食香气四溢……周末,人们从四处涌来。老街区入夜,年轻人出摊,这个夏天的府学西街充满青春活力。
历史上,这里曾是岭南地区官学最盛之处,然而历经岁月洗礼,房屋“老去”人行稀少。直至2019年,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带来转机。
2020年国庆节前,提升改造后的北京路开街,在首个黄金周迎来400万人次的人流量,营业额同比增长160%。当年,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越秀区推动“四个结合”释放北京路步行街消费升级新活力。2021年,北京路7月正式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示范步行街”,10月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北京路的大放异彩与后街经济发力不无关系。北京路改造提升将背街里巷串联起来,使1条主街与9条辅街有机相连,成为一片纵深街群。
“活起来”的也不止府学西街。入夜的李白巷口,花间藏诗,词中落英,孩子们奔跑着追赶花瓣;再踏入白墙青砖的书院街,散发着暖光的六角木灯笼迎面而来,即便站立不动也如在光影花街中漫步。
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展示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到北京路步行街的年轻人占比从不到六成增长到七成,提袋率与世界一流步行街水平相当。去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
今年4月,北京路启动“南拓”,二期改造提升工程也正式启动。未来,北京路步行街主街将延长至960米,辅街延长至3.7公里,商业体量增加至63.6万平方米,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主街+后街”步行区域。
从一期到二期,北京路正在被重新定义,一个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展示体验窗口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正在崛起。(●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