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仲恺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仲恺中学(初中部)、仲恺高新区第十小学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按二级医院标准规划的潼湖镇卫生院新院建成启用,设有床位100张;御湖社区获评2021年全国示范老年友好型社区,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广东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年来,惠州仲恺高新区聚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闲有所乐等民生领域,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这一幅幅幸福画面的背后,离不开仲恺高新区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直以来,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教育文体事业协调发展,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全面高效落实社会保障,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多措并举为民生福祉“加码”。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

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学生们奔跑追逐;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声不时传出……这个9月,仲恺中学初中部迎来了约1500名初一新生,成功解锁改扩建后的新校区。

这所位于陈江街道胜利大道的区直属中学,于2021年进行二期扩建,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学校二期总占地面积32155方米,建筑面积46000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风雨操场、食堂等设施。

教育是民生之基,让更多孩子“有学上”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年来,仲恺高新区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乡空间的拓展趋势,系统做好全区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有效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扩容增位工程。如今,昔日的“教育洼地”已经实现美丽蝶变。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2年,仲恺高新区推动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34个,扩增优质公办学位约4.1万个。今年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13个(包括小学5所,初中3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新增学位约2万个;秋季学期共有11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1所,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5%。

如今,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仲恺高新区也在积极推动教育发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一个都不能少”到“每个都要好”,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变。

一方面,为了促进教育公,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仲恺高新区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两类学校”以及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实现100%。同时,统筹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促进、双循环”,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三年来,投入专项资金改善20余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教育提质升级,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仲恺高新区将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区公开新招聘教师700余名,不断发展壮大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快推进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创新打造“教研员+各学科核心组+校情摸索”“学动车组”“双导制”“互教互学合作学”“师徒结对”等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以“三名”工作室全方位带动教师队伍发展。

随着教育生态逐渐优化,未来,仲恺高新区将如何打造教育新高地,让教育成为吸引人才的“磁石”?仲恺区宣教文卫办教育科科长王姝君介绍,接下来,该区将全面启动新一轮10余所学校改扩建工作,为更多孩子提供就的优质公办学位,让学生拥有更美的校园、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在更多优秀校长和老师的陪伴教导下向阳生长。

从“能看病”到“看好病”

建立“1+7+38”紧密型医共体

今年7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一名62岁的多发骨髓瘤患者成功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出舱。此次移植不仅填补了仲恺高新区乃至整个惠州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空白,也意味着血液病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作为仲恺高新区内唯一一所三甲综合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是仲恺高新区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补齐医疗发展短板,推动区域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发展的重要成果。目前,仲恺院区开放床位568张,标准病区12个,医技辅助科室9个,门诊开设专科47个,有效提升了辖区内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让仲恺人“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副院长夏家惠介绍,该院区自2020年6月启用以来,就诊人次、手术量和出入院人数连年不断增长。2022年上半年,门急诊总诊疗人次数为24.25万,同比增长22.63%;出院8879人次,同比增长21.36%,住院手术量4899台,同比增长24.37%。其中三、四级(复杂高难度)手术占比超过49%,疑难危重病例占出院人数比例超过82%,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7.93%,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果可见一斑。

为了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让辖区居民有“医”靠,年来,仲恺高新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

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仲恺高新区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为重点,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强基提质工程建设以及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每年设立50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购买和基建维修,逐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和急救服务体系建设。迄今为止,全区已建成由7家镇街(园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38个行政村卫生站组成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以惠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这家“广东省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现有33个家庭医生团队分片区、分人群为辖区居民提供签约、履约服务。惠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成坚介绍,签约家庭医生不仅可享受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转诊等服务,还可为慢病患者提供长处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治疗药物,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等。

当前,随着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实现从“能看病”到“好看病”,从“看上病”到“看好病”,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基于此,8月底,仲恺高新区正式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计划逐步建立“1+7+38”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并以仲恺区人民医院为基础,对成员单位的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等六个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据悉,接下来,除了组建医共体,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仲恺高新区还将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深化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改革、深化医疗保障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十项改革内容,引领带动辖区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全面提档升级,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从“养老”到“享老”

基本构建起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朝鲜族民歌《道拉基》旋律响起,一身红裙的金宝顺翩翩起舞,赢得台下掌声连连:这是仲恺高新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仲恺社会福利中心”)里长者们生活的日常。最为了准备国庆节文艺演出,金宝顺和一群热爱歌舞的老伙伴们天天聚在一起排练节目。

金宝顺今年65岁,黑龙江人,入住仲恺社会福利中心刚满一年。她能歌善舞,不仅常常参与文艺活动,还是健康操的领操人,带领全院老人在大厅里做操,每天生活多姿多彩。“养老院各方面环境设施都不错,在这里养老挺好的。”她说。

这间为老人所称道的仲恺社会福利中心位于陈江街道社溪村新华大道旁,是一家集扶孤助残、颐养、护理、康复、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益社会福利综合服务机构。中心占地面积3.8万方米,建筑面积3.1万方米,投资1.29亿元,配备有医务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视听室、亲情网络室、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等设施,可提供400张养老床位。

“目前,中心累计收住了249名长者,包括11名民政服务对象。”仲恺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冯晶介绍,中心采用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由惠州市惠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惠州惠康医院联合体负责运营。2021年12月,仲恺社会福利中心获评“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和“广东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

这是仲恺高新区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重要探索,也是推动机构养老高质量发展、实现老有所养的生动写照。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仲恺高新区共有常住人口53178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31080人,占全区总人口5.8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9250人,占全区总人口3.6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写好这份沉甸甸的养老答卷,是仲恺高新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

年来,仲恺高新区从长者优待、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三个方面切入,积极构建三级长者服务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长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长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

在长者服务体系方面,仲恺高新区已基本构建起“区长者安养中心——乡镇(街道)长者照护之家——村(社区)长者服务站”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目前,除仲恺社会福利中心外,全区共建成1个镇(街)长者照护之家——沥林镇长者照护之家,和东江、御湖、斜下、英光、迭石龙、潼侨、赤岗、广和等8个村(社区)长者服务站。

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方面,仲恺高新区以潼侨镇作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探索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走进村(社区)和家庭,全力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米”;联合社会组织“雨花公益互助会”,在全区设立16个长者食堂/配餐点,开展长者大助餐服务。同时,为辖区内特困、低保长者以及80周岁以上长者安装居家养老终端,为长者提供紧急呼援、上门家政等服务。

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仲恺高新区将编制出台《仲恺高新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撰文:于蕾惠仲宣摄影:王昌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