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收获太大了,多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文明卫生评比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获得积分40分。这是第二次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上次花20分积分兑换了一包洗衣粉,这次花15分积分兑换了一袋洗衣液……”日,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北三组村民黄丕贤来到绿云村文明实践积分爱心超市,娴熟地拿出积分存折,笑呵呵地说。

年来,岑溪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通过学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推行文明实践活动积分卡制度、推出“三本存折”,建立村规民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

“小小积分”激发新动力

黄丕贤的收获,得益于年以来岑溪市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家风和文化生活建设,实现了“思想强农”,补齐了“精神短板”。

据介绍,为了激发大家互助的内生动力和提升乡村文明,岑溪市通过在村民中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把环境卫生、公益志愿服务、助人为乐、获得荣誉奖励、参与乡村振兴、参与治安联防、参与风貌改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外出务工、教育升学共10项纳入积分奖励,并成立有专门的文明实践积分评比小组,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评比活动,给予突出者一定的文明积分。

“通过积分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转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岑溪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柳燕介绍说,目前,该市共有8个镇27个村推行了文明实践积分制。健全了可量化的文明实践积分标准流程,为行为规范立‘标尺’,让新风良俗有‘分值’;建立了公开公正的评价机制,为正向激励增‘磁力’;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文明实践评分制度,让村规民约有‘价值’,用积分‘积’起农民群众的精气神,提升乡村治理水。”

“三本存折”激励新正气

岑溪市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在乡村治理中试行推广“爱心存折、绿色存折、红色存折”“三本存折”制度,将热心助人、做好事的积分存入“爱心存折”;把主动打扫村道周边卫生、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积分存入“绿色存折”;把党员群众在树正气、兴产业等方面积极作为、表现突出的存入“红色存折”。

“三本存折”采取积分制激励,以村级单位为依托,建立“爱心超市”等载体,采用以“存折存积分,积分换物品”等形式,积分存折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日用品,激励村民群众在自觉参与到各项文明建设中去,树立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发展产业致富、弘扬传统美德,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村规民约易旧俗立新风

日,对于归义镇金坡村村民郑学初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喜庆日子——当天,是他娶亲的日子。可奇怪的是,接亲的车辆只看到三辆,请来的亲友也不多,喜宴只摆了6桌,整个婚礼花费4000元。

难道是他们家亲戚少、家里穷或者不合群?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郑学初和同学在广州从事电商服务工作,收入颇丰,在广州买了房也买了车,全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面对满是疑问的乡邻,郑学初笑呵呵地说:“我们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家人就商量过了,决定移风易俗,婚事简办,将积蓄的钱用在今后的事业拓展上,这比浪费在奢靡的婚礼中更有意义!”

“红白喜事要从简,移风易俗树新风。”“助人为乐品德美,百善为先尽孝心。”这是印在岑溪市宣传画册中的两句话。年来,该市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制定了围绕村庄建设规划、乡风文明等方面“村规民约”,并利用各村宣传栏、印发宣传手册、村道墙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引导,通过组建文明实践活动评比小组、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组织,持续开展常态化的文明建设工作,促使村风不断向好发展,推动乡村治理“德治”水不断提升。(本报记者潘登通讯员梁铁聂懿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