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者,是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者,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区牢牢把握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74家,其中自治区级357家(含国家级49家)。2021年,我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取得历史突破,新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创新高。

A多措并举育龙头

“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部署,我区不断探索做好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从政策入手,引导企业加速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郭绪全介绍,我区先后出台《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千人联千企”对口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此外,常态化组织龙头企业线上线下培训、出省参观交流、参展学

为了确保“龙头”的含金量,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培育龙头企业。自治区和各设区市每年开展认定龙头企业1次,每隔3年对认定的龙头企业监测1次,淘汰不合格的企业,确保龙头企业队伍健康发展。整合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加大对从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等项目建设企业的扶持力度,每年扶持金额约10亿元。

“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广西罗汉果、桂西芒果、蚕桑等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横县茉莉花、桂区蔬菜等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4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孙庆磊告诉记者,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18亿元,培育壮大了12家国家级、36家自治区级、100家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民合作社超900家。这些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台,已成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B金融保障强龙头

年来,我们通过强化财政金融产业联动,加大金融要素保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我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凯舟如是说。

以“桂惠贷”为例。自2021年1月自治区推出“桂惠贷”政策以来,截至2022年7月,全区357家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已有264家获得“桂惠贷”123.72亿元,按市场利率降低2—3个百分点给予贴息支持,贷款加权均利率低至2.63%,低于2022年上半年全区贷款加权均利率1.87个百分点,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71亿元。

加快重点企业上市是另一有力举措。2021年以来,通过组建自治区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举办重点拟上市企业恳谈会等措施,我区优选18家龙头企业进入自治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精选库,遴选7家龙头企业进入自治区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进行重点培育和帮扶。目前已累计培育6家龙头企业上市,另有2家龙头企业IPO在审、3家龙头企业在广西证监局辅导备案。

此外,我区还积极推动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点支持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年内累计与50余家重点龙头企业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业务涵盖生猪、糖业、缫丝、禽业、水果等领域,授信金额72亿元,累计撬动100亿元金融资本。

我区还充分发挥地方交易场所台优势,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降低流通及采购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助力食糖、林产品及蚕茧丝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食糖、林业及蚕茧丝等产品在交易场所的交易额达154亿元。

C乡村振兴舞龙头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我们围绕‘肉鸡’核心产业,主动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模式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广西富凤农牧集团董事长李非介绍,以“公司+农户”产业养殖模式为例,该公司采用统一栏舍标准,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品疫苗、统一标准化养殖及技术服务,统一签订保价合同回收销售的“六统一”模式,保障农户养殖效益。截至2021年底,辐射全区7319户农户、3.5万多名农民发展肉鸡产业化生态养殖,覆盖南宁、百色、梧州等地(含200多个脱贫村,500多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农民养殖年收入达8—15万元/户,每年为农民创收5亿多元。

无独有偶。2021年,桂林一家罗汉果深加工企业到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发展罗汉果全产业链。同年,龙胜罗汉果产业带动专业合作社25家,种植面积达4万亩,种植户达1.2万户,受益人口4.5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常住人口的40%以上,其中包括1700多户脱贫户、5000多名脱贫群众,直接带动当地一产经济收入超过4亿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引导、推动其到脱贫地区发展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总经济师刘康告诉记者,我区制定多种优惠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发展产业。《广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细则》明确,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深度参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并获得上述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向当地金融机构申请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贷款,还可获得适当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本报记者陈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