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一片生机盎然,曾经贫瘠的乡村已然发生美丽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百色市通过开展组织联建、人才联育、治理联动、产业联兴、文化联享、项目联推等“六联”模式,拓宽市域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合作领域,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如今的老区,处处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


(资料图片)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宜居

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西林县马蚌镇平寨村,稻田金灿灿,油茶绿油油。

推开村民董选枫家的卫生间,地面瓷砖锃亮,马桶一按即冲。“以前,茅房是我家最脏的地方。”董选枫笑着说,“现在,国家帮改造,我们不用花钱就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

“‘厕所革命’不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马蚌镇镇长王自忠说。

“以前,平寨村村民走的是黄泥路,住的是土瓦房,环境脏乱差。”驻村第一书记黄章文说。他带领村民开展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等“三微”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业、特色养殖业等产业。

“现在,乡村道路又宽又平,家家户户干净整洁。”董选枫的感慨正是百色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剪影。

如今,百色市全市已建成农村垃圾处理设施182个,垃圾池2万多个,配备乡村垃圾桶(箱)70多万个,垃圾收运车5270辆,完成农村户厕改造9.44万户,卫生厕所82.68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38%。

网格管理让村民更和睦

“大娘,您家最近没有人从外地回来吧?要记得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清晨,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网格长杨成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全乡有多少户,目前情况怎么样,我们都烂熟于心。”杨成福告诉记者,金钟山乡依托全乡6个网格和65个单元格,对脱贫户、监测户、低保特困户、残疾户、信访户等实施“五必到”,确保重点户的生活基本情况、经济收支状况、医疗教育保障情况等不含糊、不隐瞒、不留死角。

金钟山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全乡人口1.42万人,下辖6个行政村,壮、汉、苗3个民族在此聚居。金钟山乡按照“地域相近、人际相熟、住户相连”原则,每30户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单元格,配备网格员,明确网格员主要职责,制定网格职责任务清单,服务群众大小事。

“通过网格,我们将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统一归属管理,实现网格内社情民意全掌握、服务管理无缝隙全覆盖。”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光晨说。

在百色市,网格员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该市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性工程的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日渐清晰。

红色文化让生活更充实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夜幕降临,凌云县彩架村织锦广场歌声响起,红旗、五角星等红色印记随处可见。

彩架村是广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1929年,红八军曾在此激战,最终实现突围。90多年来,红军故事、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代彩架人,如今,这里被打造成红色彩架AAA级景区。

“爱家国、爱集体,家乡美、幸福来,丧事简、不迷信……”彩架村的村规民约通俗易懂。“过去没有业余文化活动,没有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村民思想散、行为乱,现在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排戏演戏看戏,兴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民族文化传承了,精气神提起来了。”彩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康说。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百色市文明办主任邓旸说,百色各乡村将文化活动、优良习俗和乡风文明统筹起来,使乡村振兴有了阵地、有了品牌、有了故事,进而有了“人气”。

“我们将全面加强对革命遗址、红色资源的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革命博物馆提质升级、革命文物旧址修缮改造,持续开展革命文物的核定公布,促进农业、旅游、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荣生说。(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杨红 尚永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