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下一趟老地湾的船还是要麻烦你带路。”6月21日晚11点,刚转移完一船村民还未吃晚饭的清远英德市英城街道南山社区副书记兼突击队队员胡永雄又接到了电话通知,已经连轴转超过48小时的他迅速赶回出船点,带领救援队驱艇赶往另一个村民小组,继续开展群众转移工作。

今年,清远遭遇“龙舟水”叠加北江特大洪水,清远全市各级各单位组建2500余支党员突击队,全市共派出党员突击队员7.5万人次,持续奋战在重点部位防御、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河道巡检、房屋隐患排查、物资运送等各项工作中,筑起防汛抗洪的坚强防线,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这是清远市广大志愿者冲锋一线、抢险救灾的缩影。年来,清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担当作为,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建设,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完善文明创建长效常态机制,把清远打造为一座有温度的文明城市,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志愿服务我先行筑牢防汛救灾安全防线

全市多个雨量、水文站点和水库出现雨量或者水位超警,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北江英德(五)站出现35.97米的历史最高水位,飞来峡站和石角站出现历史最大实测流量……今年的“龙舟水”来势汹汹,清远多地出现洪水围村、道路受浸、群众被困现象。

在防汛救灾的紧要关头,清远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闻“汛”而动,发动志愿者等力量,组织社区干部和志愿者队伍参与防洪防汛,逆行而上、奋勇担当,在抗洪一线激扬“志愿红”力量,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汛救灾的安全防线。

“大娘,这几天的雨太大了,我们今晚先搬到安全的地方,回头雨不下了再搬回来。”5月10日晚,英德市青塘镇青北村党委书记黄成茂带领防汛小分队前往生利组巡逻排险时发现,93岁独居老人王恩英的住处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老人安全,黄成茂和老人沟通,帮助协调临时住所,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青塘镇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驻村团队为单位,动员党员突击队队员和志愿服务队,组成8支防洪防汛工作小组,不间断开展值守巡查,加强对防洪薄弱环节和险工险段的安全排查,以临战状态做好汛情战备工作。

“孩子,我带你到安全的地方去。”5月11日,清城区东城街莲塘村党员干部小吕一把背起需要转移的小朋友。当天,因暴雨持续不停,莲塘村望天岗点位内涝严重。党员干部们蹚着及膝深的积水,背起受灾群众,共转移周边村民50人次,将村民转移至村委会等地安顿下来。

佛冈县龙山镇在民安中学设置了临时集中安置点,妥善安置被转移群众。在安置点内,处处都有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扛物资递饭菜,有的俯身细语安抚老人情绪,有的低身检查老人身体状况。安置点内还配备了床铺、被子、饮用水等生活用品,党员志愿者24小时轮流值守,用心用力用情服务被转移群众,安抚群众情绪,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床睡、有病可医、有求必应。

6月20日下午,因持续的强降雨,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原铜矿区三洲矿口大量涌水引发山洪,洪水浸入民房25栋。灾情发生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立即顶着风雨赶赴现场拉起警戒线,并携带红绳子、白麻袋等用具前往沙堆搬运沙子制作沙袋展开抗洪救灾工作。

同时,清远集结青年志愿者,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用青春之力支持抗洪救灾工作。截至6月24日,全市累计招募志愿者3500名、动员超22支队伍,共1000名志愿者参与防汛救灾任务,协助当地政府参与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

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力量推动社区治理

“我是一名团员,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在这紧急关头,我必须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刚满18岁的陈金鑫是英德中学的学生,刚结束高考的他在看到招募防汛救灾志愿者后立即报名,主动在英德市体育馆临时安置点协助开展群众安置工作,帮忙从货车上卸下支援物资并分发给群众,组装床铺,分发睡袋,安抚受灾群众。

陈金鑫是清远市69万名志愿者之一。据悉,清远市文明办联合团清远市委依托“i志愿”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台,畅通社区居民志愿服务注册登记、组织参与、活动开展等流程,便于居民知悉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截至目前,“i志愿”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90171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4851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2428场。

年来,清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依托志愿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制定印发《清远市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清远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修订稿)》《清远市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加快推进全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营造邻里守望、文明和谐、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

整合服务资源方面,一方面,积极整合队伍资源,抓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通过“文明清远·志愿同行”项目,培育扶持12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智慧助老、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健康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骨干,选拨“乡村新闻官”“社区服务官”作为基层志愿服务骨干,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出清远市水松应急救援队、清城区金湖志愿者协会等优秀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志愿服务联席会议统筹医疗、水利、供电、应急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开展送政策理论、送健康服务、送科普知识等志愿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积极整合阵地资源。推动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项目、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文化氛围”“六有”标准,在全市67个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站,并不断推进完善,致力在清城、清新两区优先铺开社区“15分钟志愿服务圈”。

此外,通过打造“党团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出“社区合伙人”“友邻善治”“我的社区我服务”等邻里关爱志愿服务项目等,推动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拓展文明实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清远街头巷尾、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红马甲”穿梭忙碌的身影,他们为交通安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汛抗洪等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清远广袤大地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清远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印发了《清远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实施方案》《清远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市建成1320个中心(所、站),阵地实现100%全覆盖。

与此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面融入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整合街(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196个社区中已有190个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由社区书记担任队长。

截至目前,清远全市共组建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3119支,其中社区志愿服务分队190支,主要由社区“五老”人员、乡土文化能人、群众活动带头人等组成。

结合文明实践五项工作任务,清远推动市级资源下沉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充分利用“乡村微播站”“社区微波站”“街角小讲堂”“渡轮小讲堂”等生动活泼形式,宣传阐释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参与社区治理,提高道德素养。

在清远市文明办、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清远市文联的牵头带领下,广泛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文化进万家”、老少同声颂党恩、传统戏曲进社区、开心广场舞、唱红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开展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活动。加大对《清远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讲文明·铸健康·守绿色·重环保”为主题开展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志愿服务入人心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夏日夜晚,清远市区北江两岸灯火璀璨、凉风,南岸公园、江滨公园等公园广场里,市民或悠闲散步,或慢跑锻炼,或玩耍嬉戏。可就在两个月前,这里的绿植和公共设施全部被洪水浸泡。

洪水退去后,为第一时间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休闲娱乐场所,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立即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发动企业、志愿者参与到清淤行动中来。“清远是我家,我愿意为家乡清洁美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广东宏烨建设有限公司志愿者李先生说。

年来,清远市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清远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营造浓厚文明氛围等举措,强化价值引领,建设崇德向善之城。包括建立各类先进典型的推荐、宣传和关爱机制,选树各级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每年举办时代新人与先进模范现场交流、基层巡演等活动,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礼仪之城建设,广泛推行三个“文明十二条”,推动《清远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落地;深入推进公益广告之城建设,发掘“禾雀花”“凤凰”“龙舟”等清远特色文化符号,制作发布“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公益广告,在主次干道、社区小区规划设计一批景观小品,让清远文明元素随处可见等。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清远还通过举办诗歌节、书香节、礼仪文化节、“诚信清远”等系列活动,打造清远特有的“诗书礼信”(即打造诗歌之城、打造书香之城、打造礼仪之城、打造诚信之城)品牌活动,提升城市的文明内涵,让市民在实践、感知和领悟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3月,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公布,清远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提名城市中排名第9,在广东省8个地级提名城市中排名第1。

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联工作,明确市、区两级包联单位工作责任,推动社区点位对标建设,今年5月,清远市文明办印发《2022年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联工作方案》,纳入社区包联工作的市直相关单位、中央及省驻清远相关单位共120个。方案要求包联单位定期深入社区调研,协调解决社区存在问题,推动社区对标建设。

“通过开展包联工作,聚焦社区实地考察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强化社区与包联单位联络沟通,提高包联单位帮助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包联单位与社区建立联动共建机制,补齐社区创建工作短板,促进社区创建工作提质升级。”清远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一线实践

救援志愿者甘当人梯

摸黑营救被困人员

6月22日凌晨,英德市大湾镇陷入一片漆黑。受洪峰影响,整个大湾镇都已停水停电,大部分辖区遭受水浸,镇区原本开阔的道路已变成“水路”,多名群众被困。大湾镇决定召集应急排、党员志愿者、镇村干部等力量,以三人为一组,利用冲锋舟、橡皮艇开展派单式救援。

在镇文化街上,刚刚完成人员运送任务的救援志愿者曾伟健、付建锋、李锦荣一行正乘坐着冲锋舟返回镇政府,途中忽然收到来自镇救援中心的紧急指令:布心井石基村有一家受困群众求救,水流已经漫上顶层,家中多是老人和小孩,情况极度危险,急需救援。于是,三人决定更改线路前往现场救援。

当晚,空气中雾气缭绕,遮挡着应急手电的光柱。水流也已漫过树腰,繁杂的树枝又成了前进的阻碍,三人只得猫着腰谨慎前行。“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能拖,必须及时前往救援。”经过简短的讨论后,三人找到一条障碍物比较少的线路,再由曾伟健、付建锋在前方利用划船桨一点一点地将障碍物排开,排出一条路来,操舵手李锦荣则见缝插针地从中穿过。为解决视野受限的问题,三人决定坐在前方的一人紧盯船身周围,以防再次碰到障碍物或触礁,由另一人根据灯柱来判断大路的大致方向。

抵达现场附后,三人同时通过大喇叭大声呼喊,终于发现了发出求救信号的受困群众。此时水流还在迅速上涨,冲锋舟上没有携带救生梯、救生绳,怎么办?“我来当人梯,让群众爬下来。”曾伟健毫不犹豫地说。

随后,付建锋、李锦荣两人紧抓墙体和电线持续固定好冲锋舟,曾伟健则紧贴着墙高举双手当作群众的脚踏点,将群众从窗口一个一个地接下来。最终,10名被困群众(其中有2名老人、6名儿童)在三人努力下终于通过冲锋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洪水袭来

退役军人主动请缨

6月,清远市遭遇了数日持续强降雨,受其影响,北江干流全线大部分超警,汛情形势十分严峻,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发动全市退役军人达飞志愿服务队、广大退役军人参与到防洪救灾一线。

6月21日,清远市圆盾押运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4名退役军人闻“汛”而动,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工作。其间,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无惧险阻、冲锋在前,迅速加入到挖沙装袋和搬运沙袋的队列中,一刻也不停歇,用沙袋垒起防洪堤坝,以双手筑起防汛“安全墙”。经过11个小时不懈奋战,大燕河水电厂旁险要堤段被成功封堵,市圆盾押运退役军人志愿队员圆满完成第一轮抗洪抢险任务。

6月21日,清新区部分镇、村出现道路受淹,房屋进水。清新区退役军人达飞志愿服务队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知英德市汛情更为严重,清新区7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奔赴英德一线,支援抗洪抢险工作。

6月22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到清城区大燕河进行巡逻,排查河堤风险隐患。同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14名退役士兵大学生向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递交请愿书,申请参与抗洪救灾,积极发挥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撰文:邓文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