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合肥不断开拓数字化赋能的智能发展之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提速,发展水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合肥不仅开启“智改数转”线下诊断,还发布了首批8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引导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台。

“智改数转”赋能企业转型走上“快车道”

创立于2017年的本土企业中科类脑,是一位电力“全科医生”。依托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大未来网络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中国科大未来网络实验室,这家企业致力于能源智能化、AI台等领域研究,并落地智能化产品解决方案,是类脑实验室产业转化的出口单位。

“在电力能源领域,我们主要从能源运检、能源综合调度两方面展开布局。”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中科类脑的运维检修采用“类脑分析”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模式,靠AI来多维度感知,“相当于人类的耳、鼻、眼和大脑,用眼睛来看、耳朵来听、鼻子来闻,再用大脑做整体综合研判。”目前,基于类脑智能技术,中科类脑已量产多款智能感知设备并搭建“输-变-配”等多种电力智能运维台,为电力行业构建“端-边-云”协同解决方案。

另一家本土企业元栖智能,正以“星链工厂”赋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

“我们既研发生产软件又生产硬件产品。服装大师CAD软件模板工艺设计系统、羽绒算绒系统和超级排料系统在业内被广泛认可。”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星链工厂通过引入品牌运营商,通过台的分配,可以将品牌运营商的订单下发到各个星链工厂,既可解决品牌运营商的订单下发、品质管控、交期保障问题,又可解决中小服装企业的持续获得生产订单的问题。“既解决大批量订单的集中分发交货问题,又可满足小批量、多批次柔化、个化生产要求。”

从“制造”到“智造”,数字化赋能是关键。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合肥市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智改数转”线下诊断已全面开启,“智改数转”将赋能企业转型升级走上“快车道”。为确保诊断后开出的“药方”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接受诊断的企业将按照一企一档原则,由属地建立项目信息库。合肥市经信局将对企业的诊断结果以及专家建议实施的项目进行跟踪调度,督导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落地实施。

首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出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年来,合肥市坚持“建台”与“用台”双轮驱动,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点上,在国内率先出台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评估规范、认定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万千百”工程,梯度培育标杆企业,连续7年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诊断,服务企业超1000家;线上,围绕重点产业,面向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培育一批行业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智改数转、提质增效,构建数字化产业链;面上,引导企业上云,每年推动2500家以上企业上云用台,累计实现1.7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418家企业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经企业申报、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合肥首批8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也于日出炉。”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公布的80个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主要分为台应用示范和新模式应用示范两大类。这些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下一步,合肥将继续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引导带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应用全覆盖。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分地区、分行业、分园区系统梳理企业需求,发挥羚羊等重点工业互联网台公共服务作用,引导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台。(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