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辛勤耕耘,十年砥砺奋进。

展开十年波澜壮阔、生机盎然的郁南长卷,每一处亮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处进步都值得记录。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流经全省优质水源的重要涵养地,取水口落户郁南地心村;岭南正气果黄皮的种植面积达全国最大;坐落于河口镇和都村的磨刀山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印证了岭南文化目前已知最早的“根”;探索全省独有的“党建+股份制+大数据台”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在全省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郁南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云浮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举措,持续擦亮“岭南祖地、南江文化、黄皮之乡”品牌,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展望未来,郁南县坚持“以江为道、东融西联”,锚定“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的‘生态之都、宜居之城’”的目标定位,全县各项事业迈向新阶段。

紧扣“三大抓手”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

天高云淡,刚入秋的郁南还是满眼青翠。在建城镇地心村,一湾碧水从群山间穿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取水口便落户于此。该工程对郁南围绕“要素保障”做强资源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年耕耘,郁南奋力探索自然资源高价值转化的路径。今年以来,郁南对全县可处置矿产资源共19处、2.7万亩、13.9亿立方米进行全面摸排;4月初,总投资约12亿元、预计年均可提供清洁电力3.24亿千瓦时的华润云浮郁南润河乡村振兴示范复合光伏项目动工建设;郁南循环热力发电项目等有序推进,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

围绕培育绿色能源、绿色化工、绿色建材、水资源、矿产资源、黄皮“六大百亿”产业链,园区经济加速做强。目前,郁南县“一园三区”累计入园项目66个,全部达产后总产值约250亿元;致力打造“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全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17.1万亩,品牌价值达44.6亿元,今年全县鲜果销售总额20.47亿元。

立足“一轴两核五片区”,不断拓展镇域经济发展空间。郁南全方位探索“资源+、园区+、生态+、文旅+、农业+”等经济新模式。上半年,该县共谋划镇域经济相关项目267个,计划总投资117.57亿元;因地施策搞好拟独立发展集体经济的17条村和拟通过“政企村共建”等发展的160条村,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势头已显。

聚焦城乡融合

气质颜值全面提升

拥有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河国家湿地公园、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山水资源,坐享72.98%森林覆盖率、710.9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的山林格局,绿色就是郁南的发展底色。

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该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获国家林草局备案,《广东郁南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上半年完成义务植树120多万株、封山育林3125亩、水源林建设6910亩;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长年保持100%;今年1—7月地表水省考、市考断面综合指数全市第一。

在优越生态的基础上,新型城镇化提速推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城市在更新,乡村也更有活力。完成“西关甜乡”和“丝路古韵”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设计;完成沿街建筑立面风貌改造25.85公里,建成绿道40.686公里。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郁南无核黄皮、金鸡蛋、砂糖橘入选2021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连续21年成功举办郁南无核黄皮推介活动。今年成功举办2022年郁南无核黄皮推介会、2022年荔枝节等活动,带来经济收益10亿元。今年上半年,郁南共接待游客约6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01亿元。

注重文化惠民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经济发展的成效体现在落在民生福祉上。郁南十年来,以“十大民生实事”为牵引,深化教育医疗“一张图”,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让孩子们“好上学”“上好学”。积极谋划南都学校等九年义务一贯制学校,建成和改造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全县新增学位6000多个;县西江实验学校和县实验中学入选2021—2023年创建广东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名单;连滩中学傅廷栋院士成就展览馆认定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医疗网络更加完善,释放更多健康红利。从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县中医院易地新建和一批镇级卫生院升级改造,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与南方三院、佛山市中医院签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协议,郁南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21年,县域住院率87.9%,并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就业更稳收入更多。“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养老扶幼、助残扶弱等工作纵深推进。上半年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助资金437.91万元,共1092人次受惠;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2.5%;1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正加快建设。目前,当地加快推进磨刀山遗址公园项目,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精神力量。

潮起云飞满目新,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充满了生长的力量,将以“经济翻身仗”“项目建设仗”“作风转变仗”为抓手,全力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的“生态之都、宜居之城”。

一线案例

解开岭南文化的

“远古密码”

来到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的磨刀山遗址,穿越葱郁的松林,映入眼帘的是满山赤红。以磨刀山遗址为代表的南江旧石器文化,印证了在数十万年前,最早的南粤先民即踏足南江流域,并在此繁衍生息。

西江之滨,灵山郁水。位于南江流域的磨刀山遗址,是最新发现的广东最早人类发祥地,是南江文化的始发点,也是岭南文化目前已知最早的“根”。著名文化学者黄伟宗先生曾对磨刀山遗址作出“五最”的定位评述:广东最古的珠江主干流文化带、广东最老的土著百越的文化祖地、最新发现的广东最早的人类发祥地、广东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通道、最美的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

2014年,磨刀山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刀山遗址和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考古成果,将广东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距今60万—80万年,更将郁南的历史底蕴托举到了新的高度。

落实好磨刀山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目前,第一挖掘点的考古工作面已经进行了复原式保护,以更好地展示遗址的整体面貌。

当前,郁南磨刀山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加速推进中,致力打造广东首个旧石器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当地积极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合作,携手推进磨刀山古人类活动遗址课题研究,努力在岭南文明探源上取得新突破。(●南方日报记者崔洪铭通讯员叶锦生周艳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