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花果争奇,林下药草飘香。金秋时节,步入百色市境内的雅长林区,山峦起伏,满目苍翠。这里大片的绿海长廊,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生长的天堂,其中就有中华神经酸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蒜头果的天然种群和人工种植林。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年来,雅长林场依托独特的珍稀植物资源,积极与广西科研单位合作,重点布局濒危植物蒜头果的人工培育与开发,全力构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林菌、林药、林禽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走上了一条生物多样保护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场林下经济面积3万亩,年产值达2500万元。

A适地种树“两山”转化开新路

“这是人工培育的蒜头果幼苗,树高超过30厘米,成活率达八成以上。我们计划建成千亩蒜头果高产示范基地,8年后可进入收获期,林地收益随之成倍增长。”在海拔600米的山坡上,雅长林场林下办的工作人员指着松树林下一片幼苗林告诉记者。

作为全区自有公益林面积最大的林场,公益林面积占据了场内经营面积的2/3。要利用有限林地,产生高出数倍的收益,雅长林场对当下布局,看得十分长远。

蒜头果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两省区。雅长林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蒜头果提供了最佳的生长条件,是广西蒜头果主要分布区域。

“野生蒜头果数量非常少且受到国家保护,是不能自由砍伐的。”林场工作人员介绍,年来,雅长林场不断加大与广西林科院的合作力度,通过对蒜头果的科技研发,实现蒜头果人工培育,将隐匿深山的珍稀濒危植物融入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成年的蒜头果树高可达20米,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融为一体的理想树种。“我们主要是采取保树采果的增收方式,无论是生态林还是商品林,人工培育蒜头果收益都有保障。”据介绍,进入盛产期的蒜头果,每株每年均可采鲜果25公斤以上,按现行市场每公斤30元计算,预计每株每年收入可达750元。

从长期保护到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规模种植后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反哺野生蒜头果资源,使蒜头果在保护中可持续发展。处于改革转型中的国有雅长林场,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抉择中,闯出了一条“两山”转化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

B示范建设蒜头果变黄金果

林下规模化套种珍稀植物蒜头果,无论是雅长林场,还是整个广西,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培育幼苗的成活问题。蒜头果喜生长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和石灰岩山地混交林内或稀树灌丛林中,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对珍稀植物进行人工培育,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确保种下去的幼苗能成活,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林场林下办的技术人员说。

去年以来,雅长林场在广西林科院的指导下,划出适宜区域,尝试在香椿、松木林下套种人工蒜头果幼苗。通过良地、良种、良法和精细化管理,幼苗不仅没有水土不服,而且长势良好,这让科研人员和林场工作者激动不已,决定今年继续扩大种植范围。

“夏秋以来,天气特别干旱,种下去的蒜头果幼苗难成活,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小心呵护。”技术人员介绍,为保护林区内蒜头果,林场加大人工干预保护措施,在林区内设立铁丝围栏,加强巡逻保护,避免人为或牲畜侵害。同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不定期给幼苗喷水施肥,让其自由健康生长。

“看,这些像坚果一样大小的绿色果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蒜头果了,因为果实酷似蒜头而得名。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其实内有乾坤。”在一片山坡上,林场工作人员发现了几株成年的野生蒜头果种群,十分欣喜地告诉记者,“蒜头果中富含的神经酸具有辅助人类神经营养和修复的功效,被科学家称为‘脑黄金’。”这也是蒜头果的开发利用价值长期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年来,云南、广西两地不断加大对蒜头果的保护力度,开展蒜头果回归种植,曾经的濒危物种得到修复、开发和应用,成为乡村振兴和助农增收的“黄金果”。2022年,雅长林场蒜头果高产示范基地被列为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项目。目前,全场已完成定植500亩,现正利用650亩林地开展造林备坑及苗木培育等工作。按均每亩33株计算,蒜头果到了盛产期,每年将给林场带来3000万元的增收。

C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路子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下,国有雅长林场林区内,树上种满铁皮石斛,树下则是通草、茯苓、三叉苦、岗梅等中药材,林木繁茂,药草飘香,尽显生机与活力。

年来,林场按照“一场一品”思路,因地制宜、适地种树,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精彩纷呈。目前,除了在建的千亩蒜头果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全场共建通草中药材高产示范基地600亩,带动林区及周边群众发展通草种植超过2000亩;充分利用松木采伐地,在更新改造桉树的同时套种茯苓药材1500余亩;对现有桉树纯林林下套种三叉苦、岗梅等中药材计划扩建至600亩以上。

科学经营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强大支撑。以通草为例,雅长林场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引导职工和林区群众对低产通草林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增加日常管护和科学指导。改造后,通草均亩产从原来的10公斤提高到15公斤以上。2022年,雅长林区内通草产量预计将达3万公斤,年收入达450万元。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雅长林场将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继续加快林菌、林药发展,积极创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争取用5年时间,在高质量商品林中打造集新品种研发、苗木生产、林下种植、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雅长林下药食同源产业示范林,使林场林下经济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美丽雅林梦”。(本报记者王艳群通讯员刘晓璐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