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湄水穿城过,半江锦画半江诗。”诗句描写的是拥有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蒙山县,妩媚动人的湄江,纵贯蒙山全境。

晴日的傍晚,夕阳染波,湄江两岸霓虹灯闪烁,夜游湄江滨江公园成为蒙山县居民晚上休闲的一个好选择。“每到夜晚,吃过晚饭,我就和家人一起到滨江公园漫步,吹着晚风、欣赏夜景,尽情享受晚间的闲暇时光。”住在蒙山县城的廖小娟说道,以前天一黑,大家大多待在家里,现在一到晚上,市民都来到江边,有的跳广场舞,有的跑步,有的散步。

蒙山县森林覆盖率达82.84%,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蒙山人民勾画出了一幅幅如诗似画的天然美景。该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投入资金6.65亿元,实施28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按照“南拓、北展、中提升”工作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建成了滨江公园、湿地公园等一批公园和公共休闲绿地,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城市绿肺”。

以桂北民居风格打造的蒙山县城,布局小巧玲珑,规整有致,洁净娴静,如带的小河,风光旖旎如诗如画。这是该县下好“生态建设”先手棋、打造生态精品县城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写照。

年来,蒙山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康养名县,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城美、人康、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名县已初见雏形。

在蒙山县城感触最深的,是一股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该县依托梁羽生武侠文化、太天国历史文化独特旅游资源,结合长寿文化、丝绸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该县立足4个4A、7个3A景点景区,依托桂林、梧州、来宾、贺州、贵港“五市”旅游联盟,打造康养名县和睡眠小城,推进湄江河沿岸生态、丝绸、武侠文化旅游康养示范带建设,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立足生态资源,做好山水文章,推动全域旅游。”蒙山县文广体旅局局长廖清梅说,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健康养生游、特色文化游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成天书侠谷、长坪水韵瑶寨等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7家3A级旅游景区。美丽风景成为了生产力。今年上半年该县接待游客185.47万人次。

山好水好,成就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记者走进离县城4公里远的蔬菜基地,只见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称重、装车。“这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将通过专业的冷链物流,快捷地运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超市,成为千里之外餐桌上的绿色安全食品。今年公司的蔬菜产量预计会达到1000万公斤,产值约6000万元。”蒙山县泽元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千铭说。

蒙山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全国农综改试验台,推动15万亩水果、18万群蜂蜜和8000亩蔬菜种养,向规模化农业、设施化农业和有机化农业发展,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在广西蒙山金富春新材料有限公司,150多名工人在织造车间里忙碌着,在缫丝织绸中将一根根细小的蚕丝加工成精致的丝织物。该公司是蒙山县从浙江省重点招商引资的企业。“蒙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吸引了我们前来投资。”该公司总经理黄伟纲说,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丝绸面料生产企业之一。目前该县年产绸布1100万米,产值7亿元。

蒙山县委书记张银岳说,“十四五”时期,该县确定了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围绕“绿色农业、优势工业、康养旅游、精品城镇、福祉民生”工作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名县,加快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桂东南生态休闲精品城市。(本报记者梁乾胜通讯员钟德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