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变迁,秀美风光与城市景观相融相生,造就了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赋予了黄山市独特的文明韵味。

黄山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致力打造“干净城市”,全面提高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美好幸福生活不断赋能。

全域创建 绘就文明底色

黄山大地好人不胜枚举,包括“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等在内的一批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如星光般耀眼,又如你我一样凡。他们或助人为乐,或孝老爱亲,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用凡人善举为黄山奋力崛起赶超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

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完善选树、宣传、礼遇典型的做法和机制,厚植道德沃土,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截至目前,黄山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8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名,涌现出“中国好人”91名、“安徽好人”131名,评选出黄山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13名、“黄山好人”653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山市通过打造黄山先进人物馆,以榜样为原型,创作一批文艺作品,以戏剧、广播、影视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

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由安徽省道德模范汪美红的事迹改编而成,该剧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15个国家级奖项。微电影《永不放弃的爱》以安徽好人何玉会事迹为原型策划改编,用真实的镜头、朴实的语言,再现身边好人好事。大型现代黄梅戏《有凤来黟》根据中国好人金玉琴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布依族姑娘金凤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真实再现和还原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社会氛围。

日前,黄山市民谢立勤在丰华农贸市场买完菜回来,一双蓝色的运动鞋干干净净,“过去到市场买菜,地上脏得无处落脚,现在就像逛超市一样,一点也不担心踩脏了鞋。”谢立勤说。

丰华农贸市场是黄山市城市变化的一角。黄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

及时解决市民关切的小区停车难、楼道卫生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交通拥堵节点、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等12个方面的提升工作;完成10家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规范化”管理、“超市化”经营,取缔农贸市场活禽交易,不断提升农贸市场功能品位。

以打造“干净城市”为目标,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大力推广“席地而坐”环境卫生标准,开展城市“徽客厅”示范区创建,推动“两高一场”周边环境整治延伸拓展,积极探索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干净城市”黄山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

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内容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宣传在“有你·城市更文明”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有效地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精神

多年来,黄山市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的过程,绘就了全民共建共享“同心圆”,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2021年,群众对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73%。

惠民实践 彰显文明力量

“每天我都会点开‘志愿黄山’微信公众号看一看,积极报名参与自己能做的志愿服务活动。”戴小红是一家饭店的员工,经常主动通过“志愿黄山”微信公众号了解群众需求,并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说:“志愿服务让我感到快乐和充实。”

行走在黄山市的各个街巷,总能感受到浓厚的文明氛围,道路、小区干净整洁,农贸市场整洁有序……这些变化得益于“群众云点单、中心云派单、志愿者云接单”的文明实践工作新模式。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互联网+文明实践”模式精准服务群众,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2015年开始,“幸福四叶草”志愿服务队就活跃在徽州区徽州人家社区的各个角落,这支队员均年龄超过65岁的志愿服务队,为美化家园、调和纠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的“仁爱医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社区、村镇居民送健康、送知识、送温暖;黄山区仙源镇“板凳课堂”让党的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有特色、高品质、接地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激发了文明活力,如和煦的春风吹暖了人们的心田。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黄山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利用各级实践阵地,结合各区域文化底蕴、人员特点、地域条件等,培育打造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共打造特色品牌项目600余个。

此外,黄山市志愿服务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现共有志愿者253671人,志愿服务团队2803支,开展活动162956场次,累计服务时长3773846小时。2021年以来,黟县西递打更队、黄山山海公益负责人程剑、屯溪区阳湖镇柏山社区等9个先进典型当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文化赋能 增强文明底蕴

年来,黄山市依托徽文化发祥地优势,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深植于现代黄山城市文明的血脉。

发掘徽州特色底蕴。组织徽文化专家学者,对徽州楹联、家训家规、诗词歌赋等4000多种文献和超百万文书进行发掘,编辑出版《徽州文化大辞典》《徽州文化300题》《阅读徽州》《徽州故事》等各类徽文化书籍,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举办“创意黄山徽匠传承”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巧用活动 推进基层治理

推进徽文化普及教育。组建徽学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用好徽州楹联、徽剧作品、徽州民歌等徽州文化资源,开展“行走的党史”宣讲活动;推出歌曲《红色石屋坑》、徽剧《红军夜校》、歌舞《那一抹红》、快闪《唱支山歌给党听》、现代黄梅戏《有凤来黟》等党史学教育作品,积极服务基层群众。

传播主流文化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整理出具有当代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徽州传统族规家训300余条。广泛开展成人礼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观、可触、可感、可知,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准则。

文明风景永远在路上。黄山市把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改造更新等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在延续情感纽带、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注重融入更多现代时尚元素,打造更多新业态,增强传统文化的时尚感与流行度,让城市既有“文化味”,又有“火气”。(胡武军 周隆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