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徘徊于乡间小道的鸡鸭鹅被圈进围栏;在屋前屋后随意摆放的杂物,已被自觉收拾干净;家家户户的“门面”一改曾经脏乱差,变得整洁开阔……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西田村南亩自然村,一幅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亩村的改变,得益于佛冈县纪委今年5月起在当地试点开展的“3+3”人居环境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发挥“党员模范+小组长监督+群众参与”协同作用,结合“考核评选+公开公示+礼品名誉双奖励”方式,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的积极、主动

日前,南亩村首个“3+3”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季度考核评选工作完成,南方日报记者来到面貌一新的南亩村,走访当地首批“文明之家”“整洁之家”,探询村民环境自治背后的“南亩经验”。

破解难题

焕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

为破解乡村基层治理中“干部埋头干,村民站着看”难题,切实增强群众在共建美丽家园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在县纪委的帮扶指导下,水头镇纪委创新提出“3+3”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并在西田南亩村展开试点。

“3+3”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是什么?

一个“3”指发挥新模式效应的主体人员构成,包括党员、村小组长、群众。目前,南亩村共有党员3名,村小组3个,分别是南一、南二、南三。根据新模式安排,南亩村小组长与党员刚好结成3队,分别对3个村小组负责,发动群众了解新模式并参与其中。

第二个“3”指“考核评选+公开公示+礼品名誉双奖励”的实现方式。

——建立由“党员+村小组长+包片镇村干部”负责的考核评选制度,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考核组中间实现相互监督,且严格按照客观标准相互打分。

——采取不定时检查,每次检查均通过拍照佐证,如实记录各户的卫生保洁情况,拍摄的照片作为扣分依据在公开栏公示。

——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入手建立优奖机制。表现出色的村民能获得价值40元到1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及流动牌匾。

“‘3+3’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坚持规范运作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原则,经过调研村民意见后制定,从提出到落地,确保群众都参与其中,提升群众参与感。”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纪委书记朱明敏介绍。

常抓不懈

“小切口”带动乡村大变化

“村里变化很大。”村民徐石燕是南一村小组的组长,也是首批3个“卫生之家”之一。徐石燕介绍,自今年5月试点开展新制度以来,洒扫庭除已经成为每日惯。

为推动治理效果立竿见影,迅速为群众添福祉、为村民增信心,新模式设置为季度考核、按时清零,5月试点进行以来已完成首次季度考核。

“‘短快’的‘结算方式’有助于推动村民在保持人居环境清洁上迅速进入状态,推动形成良好‘内卷’。”朱明敏表示。

通过与村民群众的有效沟通,南亩村为考核公“打包票”。

一是考核细则由村委与村民协商得出。考核分采取满分百分制,目前涉及屋前屋后清洁、禽畜圈养、门口杂物摆放三大项。

二是最终得分取考核组各人员给出分数的均分。

三是考核组内部人员相互监督,且严格按照客观标准相互打分。

此外,每季度考核评选结果出炉后,还将在南亩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为避免评分标准过于细化导致村民“照本宣科”,导致效果南辕北辙,考核组在评分标准中留有一定弹空间,以村委、村民协商得出为准。

据悉,考核组在排查时坚持采取不定时、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三要素,旨在让“在状态”成为常态,“让村民养成村居环境干净整洁惯,切实做到涵养乡风文明。”

双重激励

致力提升村民获得感

来到首轮评选中排名第二的南二村小组村民黄水清住处,可见屋前屋后整洁干净;走进屋里,更觉窗明几净。“有洗衣液、洗洁精、大米……”黄水清掰着指头跟记者细数获评“卫生之家”领取到的奖励,难掩脸上笑意。

如何以普适激励避免“众口难调”,激发村民自治积极?

南亩村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方面入手建立激励机制。首先,依据分数划分四等次,分别为卫生之家(优秀)、整洁之家(良好)、进步之家(较好)以及普通村户。其中进步之家将颁发于比上轮评选分值高的村户,因此在首轮评选中还未有获选者。

其次,对不同等次颁发对应奖品。奖品选择结合村民实际需要,不搞“噱头”,让村民从沉甸甸的奖励中切实感受来自新模式的激励。获评存户还将获得流动牌匾悬挂门口,如下次落选,则牌匾流转入下次获选者。

如今,不仅西田南亩村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村容,村民也对于执行新模式后的改变称赞不已。“3+3”模式引导着群众“自觉干”“比着改”“争着做”,激活了村民整治“一池春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水头镇聚焦转变群众观念和培养卫生惯两个关键点,以“一村试点、整村推进”看进展、看成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下一步,水头镇将持续推进‘党建红’与‘环境绿’深度融合,按照‘党建引领、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逐步推广复制,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朱明敏说。(文:南方日报记者陈立楷贺欢通讯员佛纪宣)

推荐内容